刚刚出生,依依就被送进了病房,双侧后鼻孔闭锁,关上了她呼吸的“大门”。一周多的时间里,她只能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医生拿着这个小家伙也没有办法,只有建议她转院。家里人抱着依依,医院转入到了四川省妇幼保健院。8月21日这天,医院复查,鼻子上虽然插着两个软管,但她已经能够自主呼吸了,医院的成功手术,打开了小家伙的“呼吸通道”,也让她彻底告别了呼吸机。这种十万分之一的先天性疾病,对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梁军来说,也是他在从业第27个年头迈过的一道坎,十年前的遗憾没有发生……▲梁医生对依依进行术后复查三分钟如不及时发现孩子性命堪忧8月21日这天,依依的母亲和家医院,这个41天的小家伙,不哭不闹,静静躺在母亲的臂弯,母亲也一脸轻松。而在一个多月前,家医院,想法挽救这个小家伙。▲正在恢复中的依依“她一生下来鼻子就不能出气。”孩子的母亲说,新生儿又不能用嘴巴呼吸,医院发现后马上就把她转入了病房救治。“医院没法手术,她只能靠着呼吸机来维持生命,每天各种费用加在一起要多元。”她告诉记者,医院说没法手术,只有转院。家里人又买了制氧机和吸痰器,医院。“最开始本来准备去重庆,后来有人介绍到了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她说,在这里的手术很成功。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梁军负责治疗这个小家伙,“以前有一些新生儿莫名其妙死亡,就是因为后鼻孔闭锁。”他提醒说,如果不及时发现,新生儿很快就会瘫软下来,心跳减缓,三分钟后就停止跳动。“因为鼻孔不能呼吸,即使做心肺复苏也没有效果”。三十分钟手术之后打开呼吸之门先天性后鼻孔闭锁,通俗来讲就是鼻孔里的肉和骨头连在了一起,将这道呼吸的门完全封死。7月26日这天,梁军给依依动了手术,“这种手术风险很大。”梁军说,后鼻孔和婴儿大脑的间隔,就像纸一样薄,稍有一点偏差,后果不堪设想。▲正在恢复中的依依梁军握着手术钻头,小心翼翼,花了三十多分钟,给依依“再造”了一个后鼻孔。手术结束后,他又用鼻管放置在依依的鼻孔里,防止里面的肉再次长到一起。“半年后就可以取掉这些软管了”。看着依依现在的情况,梁军也松了一口气,新生儿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一,如果不及时救治,这些孩子很可能就出现生命危险。十年时间攻克难题不让悲剧重演十年前,梁军遇到过同样的新生儿,他没有敢动手。“那时候没有相应的设备、也没有这方面技术。”梁军回忆说,当时他们也只能建议孩子转院,不过,孩子在转院的途中最终还是去世了。“如果手术成功,现在也应该有10岁了。”他叹了口气。▲梁医生接受记者采访“当时没有勇气动手术,因为没有先例。”梁军说,对于这件事情,自己一直很内疚。这之后,他开始到北京、医院去考察,多次参加一些国际医学研讨会,寻找经验,对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反复研究。“后鼻孔里面结构复杂,往上一点就是大脑、旁边又是眼睛、后面又是颈内动脉。”梁军不断地利用尸头实验,熟悉小儿解剖的结构,掌握手术时的深度、力度。“这次的手术应该是四川省的第一例。”他表示,这些成功经验也将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家长保持运动量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对于新生儿出现这样的先天畸形,梁军认为,这可能和病毒感染、缺钙、环境污染、食物污染等因素有关。“钙的吸收对孩子发育很重要。”他表示,除此之外,在孩子母亲在饮食方面还应该避免过量添加剂的摄入。他建议,孩子母亲一定要进行适度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防止病毒细菌破坏免疫系统,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成都商报记者宦小淮摄影记者张直实习编辑刘宇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dzz/1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