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这句话的出处

 

SEO百度优化求职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3511.html

“伯仁”是东晋大名士周顗的字。

周顗在很小的时候,就长得神采俊秀,拥有了很高的声誉,为前辈名士所看重。

西晋司徒掾贲嵩向来眼过过顶,自视极高,见了人,总是头颅高仰,对方看到的,是他扬起的两个鼻孔。但是他路遇少年周顗,便为其风采所折服,称周伯仁是士人界的一股清流,他日必定振起旧风,清我邦族。

周顗好酒,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南渡之前,酒量有一石。

南渡之后,出任仆射之职,仍是天天沉醉,杯不离手。

晋元帝的肱股大臣王导酒量浅,三五杯就醉,却和周顗成为好友,经常一起狎饮。

后来王导的堂弟王敦举兵作乱,很多人劝元帝将在朝廷做官的王导处斩。

元帝能在江东立足,主要是得力于王导,自然不忍杀王导,但又恼怒王敦的作死,踌躇不定,让人去找尚书左仆射周顗入宫商议。

王导正好心神不宁地入朝请罪,遇上了周顗,赶紧哀求周顗为自己开脱。

周顗因为事情紧急,只看了王导一眼,没有说什么,急急忙忙地入宫了。

王导一直跪在宫门外等,等到天色已黑,终于等到周顗出来了,他一把冲上去探问情况。

但周顗已经在宫中喝醉了,没有理会,在左右从人的搀扶下走了。

王导因此对周顗心生怨意。

不过,第二天,晋元帝还是命人赦免了王导。

王敦的造反大军势头很猛,一下子就打进了石头城。

晋元帝只好示弱,让公卿百官齐去石头城拜见王敦。

王敦擒捉了众臣中威望最高的戴渊和周顗,准备杀人立威。

动刀之前,他向堂兄王导征询了一下意见。

王导本来是想为周顗求情的,但想起那天在宫门前周顗对自己的冷漠,就忍住不说话。

周顗死后,王导入朝料理处置中书省的遗留事项,看到了周顗当日为解救自己而上奏的一大堆奏书,一下子呆住了。

原来,周顗当日为了解救他,奔波劳苦,不知费尽了多少功夫。

而且,奏书上充斥满了对他的赞誉之辞。

王导羞愧无限,回家后,捶胸顿足,对自己的几个儿子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典故就是这么个典故。

典故说明,看人不要停留在表面,要用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zz/16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