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稍长一些的朋友一定对燕子这种鸟很熟悉,它代表了小时候的一种记忆,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燕子居住,每年的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好像一夜之间就全来了,一大片停在电线上,就好像跳动的音符,飞动的时候感觉满天都是,房里房外不停地呢喃,然后衔泥垒窝育雏,到了深秋时节,又像忽然消失了一样,一夜之间就飞到南方去了,来年的阳春三月,它们又忽然到来,因此小孩子都经常唱:三月三,燕子飞满天;九月九,燕子往南走……但是现在这种景象很难再看到了,即便生活在农村,也能明显感觉到燕子比以前少多了,今年6月份,人民网曾经转载日本媒体《朝日新闻》的一篇报道,称日本石川县的“故乡燕子数量总调查”对外公布了调查结果,称该县年燕子的数量首次锐减到1万只以下,为只,但是在近50年前的年开始调查的时候,该县还有燕子33,只,年则有36,只,之后就开始逐渐减少,年首次降到1万只以下,如果从年开始算的话,那么在44年中燕子数量已经减少了约四分之三。我国虽然还没有这样的统计,但是燕子这种飞鸟如今已经并不常见,数量的减少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方面的情况和日本的统计大致相同,那么燕子这种鸟类为什么这么快地减少呢?有人说现在农药使用得多,燕子吃了有农药的昆虫都毒死了,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因为燕子主要吃会飞行的昆虫,都是在飞行过程中捕捉食物吃的,而昆虫一旦农药中毒,就不会再飞行了,所以燕子的数量减少,受这方面的影响是很小的。燕子数量的减少,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人类居住条件的改变。我们都知道燕子是用泥巴里窝的,这样的筑巢方式,在所有鸟类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但是泥巴筑巢的鸟窝特性,也使得燕子的鸟窝必须位于不能经受风吹雨打的地方,也就是它的窝必须搭建在有东西能遮风挡雨的位置上,如果搭建在野外树木上,一场雨就全给冲掉了,而人类的房屋里面无疑是最佳的筑巢之处。所以,以前的燕子基本都是在人类房屋的里面的屋顶处筑巢的,通常都是在房梁、檩条和椽子上,很显然这样的地方不会遭受雨淋,燕子窝可以长久存在,而且在这样的位子还可以防备猫、蛇、黄鼠狼、老鼠等捕捉燕子或者吃它的鸟蛋,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筑巢之处。但是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进步,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房屋,封闭都很严实,燕子很难再飞到屋里筑巢了,因此燕子只能在房屋外面的过道、走廊等地方筑巢,但是这些地方墙面通常都比较滑溜,燕子叼的泥巴很难沾到上面,给燕子垒窝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有时候燕子在墙面上粘泥垒窝,看看快垒成了的时候,啪嗒一下就掉了,再垒的话又得花不少时间,这样就很容易耽误燕子育雏的时间。还有一点就是现代人们都很注重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卫生,而燕子筑巢不但会弄一些泥巴在房屋上,燕子和雏鸟拉的屎也很容易弄到地上,很多人都不喜欢燕子的这些行为弄脏了居住环境,因此也就不愿意让燕子在家里居住了,所以当燕子筑巢的时候,常常把它们的窝打掉,因此现在的燕子其实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跟着人类一起生活了。而如果找不到能够垒窝的地方,那么燕子也就很难正常进行育雏,这样燕子的数量肯定会不断减少了。这一条是导致燕子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说起来也是很无奈的。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些年我国的水域污染比较严重,而燕子筑巢时需要在水域岸边衔泥巴,有些水域中污染的鱼类都难以生存,燕子衔泥巴时也容易被毒死或者致病,这种情况也会导致燕子数量减少,不过相对于筑巢难的问题,这种情况影响较小一些,而且近些年我国环境方面也已经有所改善,所以导致燕子的数量减少最大的原因就是筑巢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dzz/1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