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全一期

 

共和国历程

(一)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是法国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的共和国,也是年11月4日到年12月2日间统治法国的共和政体。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成功后由拉马丁、赖德律洛兰等人以及工人代表组成临时政府,宣布共和国成立和七月王朝崩溃,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后被法兰西第二帝国取代。在法国历史上第二共和国是存在时间最短的政体,它是最后一个经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权,期间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首次得到确认,奴隶制度也被正式完全废除。普选制又称普通选举权、普选、普及选举、普通选举、普遍选举权,在民主政体中将选举权延伸至任何一个成年公民称为普通选举,但是这个权利通常不包括未成年人以及未拥有国籍的非公民与特定人士。拥有普选权也代表在这个国家中无论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只要是成年公民都有选举投票。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临时政府,2月25日共和国宣布成立。4月2日选举制宪议会,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温和共和派占多数。5月9日成立执行委员会代替临时政府,6月22日执行委员会下令解散国家工场引起工人不满,2日工人起义。24日L.-E.卡芬雅克将军被授予独裁权,残酷镇压起义,卡芬雅克于28日担任共和国的行政首脑。11月制宪议会制定共和国宪法,确立立法和行政分立原则。由名议员组成立法议会,任期年。总统任期4年,掌管行政权,任免部长与颁布法律,支配武装力量。但不亲自指挥部队,也无权解散或延长议会。

(二)议会和总统皆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选产生,参政院由议会任命,它预先审定政府的法案并监督行政机构。12月10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三世)当选总统,年5月1日选举立法议会,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为核心的秩序党获多数席位。宪法规定总统不能直接连任,波拿巴要求修改宪法,立法议会多数反对。波拿巴于年12月2日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建立专政体制。年日宣布成立帝国,波拿巴被封为皇帝称拿破仑三世,第二共和国告终。专政体制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在此一制度下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力或支配力。专制主义多指政治专制,但有时也指经济专制、文化专制等其他方面,政治专制包含君主专制、政党专制等多种形式。曾经威震欧陆的拿破仑帝国的轰然垮台,使法国在强盛之路上开始进入一个大致以年和为起讫的0年退缩时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失去自大革命爆发以来征服的一切地方。多年来被不少法国人梦寐以求并一度得以实现的“自然疆界”已不复存在,法国在“自然疆界”以外获得的领土更是如此,战败的法国已差不多重新回到大革命前的疆界,即六边形的边界。

(三)年5月路易十八乘坐反法联军的辎重车进入联盟占领下的巴黎后再即王位,既然是靠着反法联军的刺刀波旁王朝才得以重新统治,那波旁王朝自然对反法联盟表现出卑躬屈膝的态度,并力图满足后者提出的种种苛刻要求。复辟时期的法国在对外事务上没有也无力推行积极的政策,欧洲各国对法国在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的大肆扩张记忆犹新,因此决心将法国置于严密的监督下决不允许法国在欧洲再有任何拓疆扩土之举。而经过2年劳民伤财的拿破仑战争和最终战败所造成的严重损失,使法国国力虚弱,因此也无力在对外领域推行积极的政策。当路易十八回国登基让波旁王朝的白百合花旗在法国上空重新飘扬时极端君主派的著名思想家德·迈斯特尔却伤感地写道:"如果认为法国国王是重新登上他祖先的宝座那就错了,他不过是重新登上拿破仑的宝座。"斯人斯言深刻地揭示这样一种不争的事实:“年的法国已经不是年以前的法国,革命已使六边形国土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复辟后的波旁王朝必须得正视这一切。”应该说路易十八算是一名识时务者,其深知自己不可能完全恢复大革命前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同时也知道与新体制和新兴阶级实行必要的妥协是自己最为明智的选择。

(四)为此路易十八在进入巴黎的前一天在巴黎西北不远的小镇圣多昂发表著名的“圣多昂宣言”,允诺保证制定一部自由主义宪法并尊重民主宪政,而且绝不秋后算账。年6月路易十八签署名为《宪章》的新宪法,史称《年宪章》。在它的74项条款中既表现出对大革命成果的让步,又反映出正统意识以及恢复旧制度的倾向。宪政主义又称立宪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种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国家权、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在宪政国家中政府和公民的行为都是有边界的,不能互相僭越。宪政是民主制度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对民主政治的制衡。宪政的根本作用在于防止政府(包括民主政府)权力的滥用(即有限政府),维护公民普遍的自由和权利。传统上宪政本身并不直接涉及到政府是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但现代宪政理论往往与民主的概念密不可分。法学界对于宪政的解释是宪政或宪政主义是一种以法治为形式、以民主为基础,以分权制衡为手段和个人自由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现代政制。

(五)但是跟着路易十八一起回到巴黎的王党分子却不想在行动上表现出对大革命成果的什么让步,这些在年革命爆发的25年中什么也没有忘记且什么也没有学会的人,在百倍的疯狂和仇恨的驱使下力图夺回自己在大革命中失去的一切。这些人的倒行逆施不能不引起广大人民的恐惧和愤怒,特别是在路易十八驾崩其弟查理十世即位后波旁王朝变本加厉地进一步恢复把“王位和祭坛”作为社会架构的“神权政治”,并丧心病狂地反攻倒算。这些情形路易十八生前其实早有预感,他死前就说:“我的弟弟恐怕难以死在这张床上”。年7月27日巴黎终于爆发起义,29日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被起义者占领。善观世态的塔列朗对此留下精确的记录:“12时5分波旁王朝已经停止统治。”对君主制一直恋恋不舍的夏多布里昂也感慨地写道:“又一个政府从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被扔下去。”随着七月革命的胜利一个新的王朝——七月王朝在法国诞生,七月王朝时期的法国虽然在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方面均要明显好于波旁王朝统治时期,但距被重新称之为强国还相去甚远,法国在这一时期仍处于始自年的退缩期当中。

(六)七月王朝建立后在前王朝风光一时的旧贵族又纷纷被迫重返乡下,国王路易·菲利浦本人也清楚地知道他这个国王是由议会选出来的而非靠世袭继承来的,因此他上台伊始便以“公民国王”的面目示人。就如假发、套裤、佩剑象征着旧制度一样,新国王的穿着举止俨然是新制度的象征,他像普通人民那样经常头戴礼帽、夹着雨伞、穿着胶鞋。一个保镖也不带地在巴黎大街上散步,或面容和蔼地向行人致意,或颇具耐心地与家庭主妇闲聊,然而国王外表的平民化并无法掩盖其内心的专制嗜权。七月王朝是一个三色旗的君主政体,但它所依托的群众基础却狭窄至极,选民的资格是根据纳税额确定的。年在万法国人中有万人缴纳营业税,但只有其中的10万人有投票权。年的选举法将标准稍稍放宽,参加选举的人也不过增至万人,年基佐在众议院曾经明言:“在法国能够理解并独立行使选举权的人不超过18万。”根据这些规定选出的众议院议员自然是国内富有者及其代表。大资产者终于有一个得心应手的制度,即它在年所期望的制度。为了维护这一让他们心满意足、来之不易的政治成果,大资产者利用国民自卫军来实行严密的社会防卫,秩序和稳定也因此成为七月王朝国内政策的中心。在国内政治日趋僵化的同时七月王朝的对外政策却明显体现出见机行事的"灵活"特征,这就是在无关"欧洲和谐"大局的偏远地区可以积极行动,但在欧洲本土及有关敏感地区则要谨慎行事。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从年开始法国军队在比若元帅的率领下对阿尔及利亚展开全面的征服行动,此外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更为"偏远"的地区也在这一时期相继落入法国人之手,如西非的达洛亚(象牙海岸,年)、印度洋上的马达加斯加(年)以及南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年)等。另外在年还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中法黄埔条约》,相比之下在欧洲本土中的七月王朝则显得颇为中庸。

(七)托马·罗贝尔·比若是法国元帅,生于利摩日,4年入伍,参加过半岛战争。年为上校,次年波旁王朝复辟后被免职,参加自由反对派,年七月革命后恢复军职。曾参加镇压年巴黎起义,年被派往阿尔及利亚与阿拉伯起义领导人阿卜杜勒·卡德尔作战,次年5月0日与之签署《塔夫纳停战协定》。1年作为军政总督重返阿尔及利亚镇压阿卜杜勒·卡德尔领导的人民起义,年获元帅衔。次年在摩洛哥伊斯利河战役中打败摩洛哥军队,被封为伊斯利公爵。7年因政府拒绝实行其军事殖民计划而辞职,年任巴黎驻军司令镇压二月革命但未成。后任阿尔卑斯方面军司令和第二共和国的议员,另曾封为皮康内利耶侯爵。伊斯利河战役是法国入侵摩洛哥的一次重要战役,为制止摩对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领袖阿卜德·卡德尔的支持,法驻阿总督毕若率领法军于年8月侵入摩东部几省。14日在摩省首府乌季达以西8公里的伊斯利河畔同摩国王阿卜德·拉赫曼率领的军队展开激战,因拉赫曼反击侵略不力而采取退计政策,最终导致摩军战败并签订丹吉尔条约,摩被迫取消对卡德尔的支持。年8月14日,比若元帅率领法国军队8人渡过伊斯利河,向扎营在河畔的阿卜杜·卡迪尔所率阿尔及利亚军队4.5万人发起进攻。阿军骑兵随即发动反击,但被法军步兵所阻并遭到法军炮火的猛烈轰击。经过一场苦战阿军战败还阵亡人。

(八)年比利时国民大会决定将王位献给路易·菲利浦的次子,但被路易·菲利浦拒绝。年波兰人发动反俄起义,路易·菲利浦也拒绝提供任何援助。在对英关系上七月王朝也奉行以和为上的政策,七月王朝的这些政策不能说完全一无是处,但法国诸多阶层的不满却是显而易见的。有的指责它不顾其他民族死活,有的指责它对外软弱无能,其最终结果便是加重法国人对七月王朝统治的失望。因此政治的僵化、社会的停滞以及外交的无能成为压在七月王朝政府头上的“三座大山”,但作为七月王朝后期国王最为倚重的首相基佐并没有意识到王朝的末日即将来临。不过统治阶级的一些有识之士却预感到危机,如托克维尔于年1月在众议院说:“人们说丝毫没有危险,因为没有发生暴动,革命还离我们很远。先生们请允许我告诉你们,我认为你们错了。请你们看一看工人阶级中间发生的事情吧,难道你们没有看见在他们当中逐渐传开的见解和思想,绝不只是企图推翻某些法律、某个内阁、某个政府本身,而是要推翻社会吗?”托克维尔没有说错,在他发出革命已近在咫尺的警告后还不到一个月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年革命果然爆发,七月王朝在这场“政治爆炸”中灰飞烟灭。年的“二月革命”令七月王朝猝不及防,随之而来的共和制也是出乎绝大多数法国人的预料的。成年男子的普选权让工人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然而随着春天里一系列滑稽性民主试验的失败,工人愤恨不满、农民也是满腹怨言。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几乎发挥与街垒起义同等功效的倒戈作用,与共和国“劣迹”没有直接关系的路易·波拿巴靠着民众的选票轻而易举地变成共和国的总统。在随后的几年中以恢复其叔叔的帝国事业为己任的路易·波拿巴清除一切障碍,在大众的山呼万岁中顺理成章地变成帝国皇帝,历时4年的共和国旋即成为明日黄花。

(八)七月王朝崩溃和第二共和国成立的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经济危机不断,二是政权腐朽衰败,三是人民希望民主。年经济危机席卷欧洲,首先是农业因霜霉病的流行使土豆歉收,引发年至年爱尔兰的大饥荒,工业也受到波及。农作物的低收成(小麦、大麦、黑麦供不应求)给农民(占当时法国人口的75%)造成巨大伤害导致消费锐减,法国各地受灾程度不一,沿地中海各省及罗讷情况稍好,卢瓦尔和中央平原饥荒最为严重。尽管7年曾出现短暂的好转,不可否认的是最为贫困的农民是这次危机的主要受害者,数十万的农村人口被迫节衣缩食,羊毛与棉麻纺织业濒临崩溃。工业生产过剩,各类工厂中特别是易受行情影响的中小型工厂纷纷倒闭。这次危机也暴露出法国银行业结构的脆弱性,由于大部分银行无法保证充分的资金周转和必要的投资盈利,企业家很快就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运转资金的减少引发大金融中心如巴黎和里昂的银行业恐慌。尽管到7年末和年的头几个星期市场出现好转的趋势,但市场行情的极大不确定性以及现状的不稳定性已造成城乡人口的巨大变化。失业人口骤增加剧农村人口贫困化,大量乡村小企业的失业工人迁入大城市寻找工作,就这样经济危机加速法国的城市化进程(农村难民现象),后果是小市民政治力量的壮大(尤其是巴黎)。

(九)虽说第二帝国的历史是从年拿破仑三世戴上皇冠算起,但是体现帝国特征的政治统治模式在年12月政变之后就逐步形成,因此第二帝国与第二共和国历史是紧密纠缠在一起的,更何况这二者的最高主宰还是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在这位以怪异著称的路易·波拿巴的领导下法国的政局经历一段难得的相对稳定时期,法国的经济也出现前所未有的腾飞。作为欧洲众多君主中新成员的拿破仑三世的皇帝身份受到其他君主的质疑,如沙皇尼古拉一世就不愿将君主间传统的称谓“我的兄弟”用在这位法国皇帝身上,而只是不痛不痒地称之为“我的朋友”。拿破仑三世对此倒是安之若素,他宣称自己是被一条新原则的力量推上旧王朝才能拥有的崇高地位,这条新原则就是全民公决,就是人民的意愿。尽管到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时各国的君主像雨点般降临到法国,但最终历史证明这些带给拿破仑三世的所谓国际地位优越感都是些虚幻的东西。对于第二帝国的历史来说其对外政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问题,在拿破仑三世长达20多年的统治生涯中他的基本思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十)其一要打破年维也纳会议以后形成的欧洲政治体系,这一体系本身就是拿破仑一世、波拿巴家族以及整个法国失败的产物,它是法国从此变得人微言轻的一张耻辱证明,因此要使法国重新崛起为一个欧洲强国,在欧洲事务中扮演一个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就必须进行国际政治重组。正是从这种愿望出发让拿破仑三世对欧陆各地的民族独立事业表现出同情心,甚至为之提供物质和军事上的援助。其二要以有限的战争来推动欧洲政治纷争的最终和平解决,从个人性格来说拿破仑三世并不是像他叔叔那样的战争狂,例如他与曾经使其伯父吃尽苦头的英国保持友好的关系,年他甚至提议英法邀请欧洲各国召开一个全欧大会以商讨可能会给和平带来影响的所有问题。然而在强权政治的时代他的这些想法尽管美妙但却十分不合时宜,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舞台上与之周旋的皆是加富尔、俾斯麦等极为精明且讲求实际的现实主义者,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三世外交政策的最终结果就是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几乎都得到加强的同时法国的实力和地位却遭到进一步的削弱,而且皇帝本人的政治生命也在对外冒险中突如其来地被画上句号。

(十一)当然仅从法国海外殖民扩张的业绩来看第二帝国不乏得意之处,在北非年法国完成对阿尔及利亚全境的占领,年皇后欧仁妮的亲戚莱塞普斯承包的苏伊士运河工程开工,9年完工后运河由一个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公司进行管理,法国从中获利甚丰。在亚洲年应英国“邀请”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0年库赞率几百法军在北京八里桥打败清军,随后又与英军一起洗掠圆明园。通过年的中法《天津条约》和0年的《北京条约》法国获得在中国内地传教和经商的特权,同时还获得大量赔款。拿破仑三世对这一结局颇为满意,库赞也因此成为参议院议员并被封为“八里桥伯爵”。年柬埔寨成为法国的保护国,7年越南大部分地区变成法国殖民地。此外第二帝国在西非、东非、地中海东岸地区以及大洋洲也大肆拓殖,结果使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上第二大殖民帝国。如果说在海外殖民扩张方面拿破仑三世为法国抢来一些比较持久的利益的话,那么在欧洲大国角逐方面他则是在一系列虚幻的光环下将法国一步步送进孤立无援的陷阱。其实维也纳会议之后的欧洲格局还算明朗,即由俄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四强联手防止法国可能会给欧洲秩序带来的威胁。

(十二)第二帝国开始后与英国的关系还算是差强人意,因此法国当时面对的主要国际障碍就是大陆上的俄、普、奥三国。其一拿破仑三世显示帝国权威的第一次重大行动是直接参与以打击俄国为主要目标的克里木战争(年~6年),战争的结果是法国以10万士兵的生命为代价换来《巴黎和约》的签署,其中规定俄国不得在黑海保存舰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继续维持领土完整。这一结局对拿破仑三世的鼓舞是巨大的,因为俄国似乎受到实实在在的遏制,而且巴黎再一次成为欧洲各国普遍接受的外交活动中心,皇帝本人也似乎成为高人一等的欧洲仲裁者,实际上欧洲其他各国对法国皇帝这种"仲裁者"的地位并未当真。其二拿破仑三世打击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奥地利,由于当时奥地利在意大利北部仍然占有大片的领土,因此法国的打击行动是以帮助意大利摆脱奥地利控制这一看似正义的方式进行的。克里木战争结束后拿破仑三世就打算为意大利做点什么,年他与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达成联合对付奥地利的密约,年法撒联军与奥地利的战争开始,联军不断获胜。但出乎撒丁王国意料的是在奥地利尚未被完全打败的情况下拿破仑三世却于年7月与奥皇签署停战协定,加富尔闻知后一度想自杀,但撒丁王国还是被迫接受停战协定。关于停战的缘由拿破仑三世这样说:“为了对意大利独立尽责,我违背欧洲意愿进行战争,一旦我国命运受到威胁我就议和。”从根本上说拿破仑三世的意大利政策最终产生与原先设想背道而驰的结果,对奥地利的遏制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意大利也没有停留在邦联式的四重格局上,以撒丁为主导的意大利王国于1年宣告成立,几年之后意大利的统一终告实现。

(十三)其三如果说在意大利问题上拿破仑三世只是一次"失算"的话,那么与普鲁士的争斗则是他的一次彻底的灾难。从中世纪起法国与德意志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就一直存在,到第二帝国时期则以更为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从法国方面拿破仑三世竭力推行的基本构想就是维持德意志的分裂状态,阻止德意志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由于法国历来都是将奥地利视为"大德意志"地区内最具威胁性的头号强国,因此自以为判断准确的拿破仑三世对于普鲁士的发展采取听之任之甚至是鼓励的态度,这样在德意志地区就出现两强相争甚至两败俱伤的局面。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就将继续下去,法国的安全和其他利益也就有保障,不过这只是拿破仑三世的一相情愿。从普鲁士方面来说在年成立的松散的德意志联邦中普鲁士在领土、人口和经济实力方面就已具备一定优势,6年普奥战争胜利后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德意志统一进程不断加快,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德意志已近在眼前。拿破仑三世的德意志政策有如意大利政策一般又一次满盘皆输,法国国内的情绪出现剧烈的波动。皇后欧仁妮认为这一局势是王朝末日的开始,马涅则在给皇帝的信中这样说:“如果法国人从干预中归根到底得到的只是在侧翼拴上两个因实力过度增长而变得危险的邻国(意大利与普鲁士),民族情感将深受伤害,所有人都感到强盛是相对的,当新的力量在周围积聚时一个国家原地踏步就可能被削弱。”马涅的话为拿破仑三世勾勒出一幅可怕的图画,拿破仑的失败使法国侧翼出现两个实力强于自己的国家——英国与俄国,而拿破仑三世政策的失败则会使法国侧翼又出现两个实力与自己相当的国家——意大利与德意志。而结果正是如此,年的普法战争以拿破仑三世率法军投降而结束,皇帝在色当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一群共和派人士立即行动起来并成立临时国防政府,第二帝国就此灭亡,君主政体在法国也就此绝迹。而年拿破仑三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仍是围绕那场让他的强国梦想灰飞烟灭的色当投降:“我们在色当不是怕死鬼!”

黄埔条约

(一)《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是在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和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鸦片战争前法国的对华贸易数量不大,远在英美之下。鸦片战争结束后法国看到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在中国攫取一系列特权便起而效尤,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14日法国公使拉萼尼来到澳门,并开来8艘兵船以显示其武力。10月1日起拉萼尼与清朝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举行会谈,拉萼尼在研究中英、中美条约的基础上采取恫吓和讹诈等手段,提出援引英、美先例订立条约的要求。10月24日受胁迫的清钦差大臣耆英和法国公使拉萼尼分别代表中法两国政府在广州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船“阿吉默特”号上签订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因该条约在黄埔签订亦称《黄埔条约》。

(二)中法《黄埔条约》共6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时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中国将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时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片面最惠国待遇;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黄埔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法国通过中法《黄埔条约》获取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除割地、赔款外的特权以及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的全部特权,给中国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这个条约也为外国侵略者利用传教权利进行公开的侵华活动埋下第一块基石。《黄埔条约》与《望厦条约》一样,进一步破坏中国的司法、关税、领海的自主权。

(三)《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林则徐领导的广州禁烟运动中美国鸦片贩子的利益也受到严重的威胁,他们于年5月联合上书美国国会,要求美国政府与英、法、荷等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美国派加尼率东印度舰队来中国沿海护侨以保护美国利益。而加尼在得知《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后径自致函两广总督祁贡,要求最惠国待遇但未果。最惠国待遇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是国与国之间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待遇条款,在进出口贸易、税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给予优惠利益、提供必要方便、享受某些特权等方面的一项制度,又称“无歧视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

(四)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华盛顿后美国总统约翰·泰勒于年12月咨会国会,要求派遣代表来华商谈建立新的经济关系。年5月美国政府派顾盛为特使来华,其使命就是要求中方给予美国与英国同等的通商条件。年2月顾盛到达澳门,6月18日清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与顾盛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进行会谈。在谈判过程中美方软硬兼施,采用讹诈的手法胁迫中方谈判者,耆英屈服于压力并抱着“一视同仁”的宗旨接受美方所拟定的条约草案。7月日双方正式签订《中美五口通商章程》与《海关税则》,因签约地在澳门望厦村又称《望厦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共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也就是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

(五)中美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中国的经济。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规定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时美国应一体均沾。《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医院、建立教堂等。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日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拿破仑三世的一生

(一)拿破仑三世(8年4月20日-年1月9日)原名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唯一一位总统和法兰西第二帝国唯一一位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侄子和继承人及其妻约瑟芬皇后的外孙(拿破仑三世之母为约瑟芬和前夫所生)。他在年当选总统的三年后发动一场政变获得成功,并于次年的拿破仑登基44周年之际称帝。年9月4日因普法战争战败而退位,他也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和最后一位君主。8年4月20日出生于法兰西帝国首都巴黎,路易·拿破仑的父亲是拿破仑的幼弟路易·波拿巴,而他的母亲则是拿破仑的继女奥坦丝·德·博阿尔内,因此他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父母的婚事是由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安排的,目的是为当时膝下无儿的拿破仑生下一个继承人。有人认为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真正生父另有其人,所以他的继承合法性值得质疑,但是主流意见都认为路易-拿破仑是路易·波拿巴和博阿尔内的儿子。这一话题被他的敌人视为热点话题,因为他的父母关系疏远,而他的母亲据传有多名情人。然而他的父母在他出生前的九个半月同居过一段时间,所以他的生父另有其人的说法可信性不大。

(二)路易·拿破仑有三个儿子,长子死于童年。后来路易·波拿巴与妻子奥通斯不睦,又为满足荷兰商人要求破坏皇兄拿破仑·波拿巴为反对英国而制定的大陆封锁政策,拿破仑对此极为不满并于0年废除弟弟的王位。路易·波拿巴被罢黜后去法属意大利王国的佛罗伦萨住闲,奥通斯不愿随行而留居巴黎皇宫。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幼年一直是在宫廷中度过的,皇宫的荣华富贵生活对他一生影响颇大。路易-拿破仑的父母在拿破仑在位期间成为法国傀儡国荷兰王国的国王和王后,年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兵败后波旁王朝复辟,6年复辟王朝下令把波拿巴家族流放国外,波拿巴王朝的成员被迫流亡他国,奥通斯也被迫流亡。住在佛罗伦萨的路易·波拿巴根据当时的诉讼法要走大儿子,奥通斯只好带着小儿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德国、瑞士等地流浪。7年路易·拿破仑随母亲移居瑞士,在瑞士图尔高州阿伦内伯格成长,他在奥格斯堡大学预科和阿伦伯格军事工程学校和炮兵学校接受教育。在路易·拿破仑20岁时他已经成为一名“自由主义者”,他仇视波旁王朝但又为皇权思想所支配,路易·拿破仑的自由主义思想是与对拿破仑的崇拜混杂在一起的路易·拿破仑军校毕业后后成为一名炮兵军官并获得上尉军衔。

(三)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时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正在意大利,这次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在七月革命的影响下年2月意大利中部爆发起义,具有某些自由主义倾向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加入起义者的队伍。他支持意大利烧炭党运动并参与罗马地区起义,后因统治意大利的教皇国和奥地利的部队随后镇压革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被迫潜逃巴黎,经伦敦返回瑞士的阿伦内伯格。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正式加入瑞士国籍,同年拿破仑一世之子拿破仑二世去世。从此24岁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波拿巴家族夺取王位的觊觎者,他产生一个信念,即自以为命运决定他应继承其伯父的帝业,当皇帝就成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路易-菲利普登基后遭到正统主义者、波拿巴主义者和一些独立人士的反对,年10月路易-拿破仑回到法国,企图效仿出逃厄尔巴岛的伯父发动政变。他计划煽动斯特拉斯堡的驻军,试图在斯特拉斯堡发动军队暴动反对七月王朝。10月0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模仿其伯父的样子身穿灰军装,头戴拿破仑式三角帽,打着“鹰旗”(4年拿破仑称帝以后以雄鹰作为国玺上的图案,鹰也就成了拿破仑及拿破仑帝国的一个象征)。在几个赞成波拿巴主义的老兵和旧军官的协助下他窜到斯特拉斯堡驻防军的两个炮兵团发表演说,号召士兵推翻路易·菲利浦拥戴自己做国王。这种荒唐滑稽的冒险行径,受到当头棒喝,驻军不但没有投靠路易-拿破,还逮捕他。仅仅经过几个小时叛乱者全被解除武装,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被扭进警察局,他的母亲随即向路易-菲利普写信求情。路易-菲利普本人也不希望公审路易-拿破仑,所以要求政府流放他,法国政府按照国王的要求将他流放到国外。此后路易-拿破仑先后去巴西和美国,最后因为母亲病危于年8月回到瑞士。母亲病逝后他通过同谋在法国出版1万本题为年10月0日所发生的的事件的记载的小册子,路易-菲利普因此要求瑞士把他引渡回法国受审,瑞士以路易-拿破仑是自己的公民和武装部队成员为由拒绝路易-菲利普的要求,令两国关系急速恶化。

(四)法国政府开始在汝拉省集结部队后人数达到2.5万人,路易-拿破仑为免两国爆发战争自己离开瑞士前往英国,此后他在英格兰沃里克郡皇家利明顿温泉克拉伦登广场住了一年时间。在英国期间路易·拿破仑出版《拿破仑思想》()等政论文集,宣传依靠军队与天主教会建立强有力的、保护小农土地所有制的政府。在书中他把拿破仑宣扬为“平民英雄”,是“大革命的真正代表”,借以抬高自己作为拿破仑继承人的地位。该书年一连出了四版,0年又在伦敦出了一版。0年8月6日路易-拿破仑利用拿破仑主义盛行的时机他和50个雇佣兵一起穿上法国军装,以海上旅游为名租一艘英国小汽轮。他们乘船前往法国,在滨海布洛涅秘密上岸准备乘坐火车抵达里尔,像上次政变一样煽动当地驻军,企图在当地驻军中再一次发动叛乱。抵达当地里尔后国家宪兵认出他,双方开始交火,最后路易-拿破仑中弹受伤后再次被捕,并被判终身监禁。囚禁在位于索姆省的堡垒哈姆要塞之中,路易-拿破仑在这里度过将近6年的待遇还不错的囚徒生涯。监禁期间路易-拿破仑在狱中撰写《论消灭贫困》,在书中他声称自己要成为进步主义的皇帝,推行温和的经济政策。他又将自己的思想体系定义为波拿巴主义,把自己打扮成劳动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年路易-拿破仑的伯父约瑟夫·波拿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逝世,6年5月他乔装打扮成石匠,嘴里叼着烟斗并大摇大摆的逃出堡垒,因此路易-拿破仑的政敌后来以石匠的名字戏称他为“Badinguet”。路易-拿破仑逃离监狱后返回英格兰的绍斯波特,之后他在英国度过一年多追风逐蝶的无聊生活,而就在路易-拿破仑返回英国一个月后路易-拿破仑的父亲也逝世了,他因此成为波拿巴家族的绝对继承人。虽说路易-拿破仑这两次行动颇具荒诞滑稽的色彩,但他终究因此小有名声,再加上波拿巴主义在法国民众中的不断升温让路易-拿破仑的声望也跟着水涨船高。

(五)年二月革命爆发后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倒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路易-拿破仑在得知二月革命爆发后他便对他的表妹说:“共和国已经成立,我要控制它。”虽然他的表妹说他跟往常一样在幻想,但路易-拿破仑还是满怀希望地于2月28日从伦敦返回巴黎,然而他返回法国却遭到临时政府的拒绝。临时政府要求路易-拿破仑立即离开法国,理由是政府并没有请他回来,共和国不需要这类多余的麻烦,内心极度失望的路易-拿破仑在公开宣布自己“别无企图”后于月2日再次回到英国。其间他自愿加入特别警察部队,参与镇压宪章运动。同时间阿尔方斯·德·拉马丁在法国提出一个法案,旨在永久禁止昔日王室成员回到法国,但最终被议会否决。同年5月制宪会议进行补缺选举,6月路易-拿破仑并获选为巴黎、荣纳、科西嘉、下舍朗特议员,这一结果引起执行委员会的不安,制宪会议内部也出现争论。路易-拿破仑为表明自己的清白纯洁于6月16日“不无强烈遗憾”地差人代交辞呈,而就在此时巴黎爆发工人起义,遭到临时政府军的血腥镇压。时任临时政府元首、七月王朝军官出身的路易-欧仁·卡芬雅克的形象因此严重受损。在路易-拿破仑递交辞呈后的几个月中他依旧以闲暇的姿态带着他那条爱犬出没于伦敦的剧场、公园和书店,9月制宪会议再次举行补缺选举,路易-拿破仑再次以高票当选,制宪会议无权拒绝接纳这位新议员,否则就将是对普选权的否定。9月24日路易-拿破仑以议员身份进入巴黎,在议会里路易-拿破仑不仅很少开口发言,而且为避免卷入是非还尽量不参加各种投票表决他并没有在政务上面投入多少精力,也没有给同僚留下深刻印象。路易-拿破仑大半生都在国外生活,讲法文带有德国口音。

(六)年10月12日路易-拿破仑正式宣布参加总统职位的竞选,在竞选期间路易-拿破仑向民众许诺:“我以荣誉担保,四年后交给我继任者的是稳固的政权和完好无损的自由。”年12月10日法国举行总统选举,提出的候选人共6名,有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路易·卡芬雅克、拉马丁、赖德律·洛兰、拉斯拜尔和尚加尼埃。在选举中路易-拿破仑以重建秩序、创建强力政府、建立社会保障、整理整个社会、重建国家荣誉为宣传口号赢得多方面的支持,波旁王朝遗老、奥尔良王朝成员和旧贵族等君主主义者都支持路易-拿破仑,因为他是一个“比较不差的”候选人,认为他会重建秩序来稳定动荡不安的国家。部分资本家受到路易-拿破仑的进步主义经济主张所吸引,也和前者一样支持他。连法国的农民阶层也支持他,农民认为他可以和他的伯父拿破仑·波拿巴一样重振法国的声威,稳定动荡不安的局势。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总统选举中取得压倒性优势,以万票击败获得万票的卡芬雅克成功当选为总统,他也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12月20日路易-拿破仑宣誓就职,当天晚上在议员们一片“共和国万岁”的呼喊声中路易-拿破仑总统动身前往爱丽舍宫,路易-拿破仑在担任总统期间自称为“王子总统”。路易-拿破仑虽然当选总统,但是他上任后要面对一个由君主主义者所操控的议会,这群人视他的管治时期为过渡到复辟时期的桥梁。他上任第一年施政小心谨慎,任命中间偏右的秩序党成员为官员,避免和保守派占据的议会发生冲突。路易-拿破仑通过支持教皇重建世俗管治来拉拢天主教派成员,同时间他又通过推动教皇进行自由主义改革来拉拢世俗派,年路易-拿破仑通过法卢提出的教育法,重建天主教会在教育制度当中的影响力。路易-拿破仑拉拢亲信争取军队支持,解除向秩序党靠拢的尚加尼埃将军的职务,从而掌握军权。

(七)路易-拿破仑总统在掌握军政实权后就向保皇派的内阁和立法议会开刀,他不断使用政治手段使内阁经常处于变动状态,又用修改宪法的办法使议会权力削弱。路易-拿破仑游说议会修改宪法允许自己连任总统,声称四年时间不足以让他完成政治和经济改革,由君主主义者所操控的议会拒绝这一要求。0年议会通过一个新的选举法限制普选权,也缩短总统任,由四年改为三年,很多低下阶层因此被人剥夺投票资格。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抓住机会,利用低下阶层来消灭政敌,巡游全国发表演说谴责议会并声称自己是普选权的保护者。根据年宪法第45条规定总统任期4年,不得连选连任。总统改选的日期,即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就要到来,不废除这条规定就无法延长总统的权力。年7月他提出修改宪法遭到立法议会的抵制,于是他在11月提议免去内阁各部长之职,恢复曾被立法议会取消的普选权。这一措施使立法议会在人们眼里威信扫地,预示着政变即将来临。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工作后路易-拿破仑运用情妇哈丽雅特·霍华德资金,在拿破仑登基47周年的年12月2日发动政变。年12月1日已经安排好的布告在军队的监控下开始上机印刷,12月2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终于发动政变,他调动7万多军队占领巴黎。之后解散立法议会,逮捕一切反对他的议员,派军队占领巴黎各要地和议会大厦,断绝巴黎与各省的联络。12月2日凌晨四点昨日印好的布告送抵巴黎警察局,6点多钟首都巴黎全城贴满布告,宣布国民议会和国务会议已被解散,恢复普选并由人民投票决定是否赋予总统以更为持久的权力以及修改宪法的权力。稍后巴黎无产阶级曾筑垒反抗也遭到政府军的血腥镇压,被害者达1余人。全国2个省宣布戒严,仅巴黎一地的被捕者就有2.6万人人,社会主义者、民主共和派以及波拿巴的一切政敌均被驱逐出境。

(八)政变后他之前的支持者维克多·雨果对他大感失望,决定流亡海外并不断发表批评他的言论。路易-拿破仑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在年12月20日—21日就是否延长总统任期、是否赋予总统制定新宪法的权力问题进行表决公投,结果路易-拿破仑以万票对64万票获得绝对多数的支持,在年1月14日通过新宪法。该宪法保留民选议会,重建普选权,扩大总统的权力,将全部行政权与立法权授予总统,并将总统任期延长至10年,还授予总统指定下任继承人的权力。年1月20日至21日期间全国举行一次公投,结果显示92%的投票者都支持新宪法。议会很快就变成橡皮图章而形同虚设,实权完全由路易-拿破仑所掌握,他的个人独裁已经确立,1月22日路易-拿破仑没收奥尔良王朝成员的所有财产。年新宪法通过后不久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就准备称帝,他先是在签名时故意将自己的姓氏“波拿巴”去掉(历史上只有君主才有资格这样做),后将总统年薪提高到万法郎。作为帝国象征的鹰徽鹰旗开始到处颁发到处悬挂,总统的头像也开始出现在邮票上和货币上。9月恢复帝制的进程开始加快,一方面路易-拿破仑通过各种方式制造出一种全国人民渴望总统称帝的世纪热潮,另一方面他又努力割除建立帝国与对外战争之间的关系。年10月路易-拿破仑在波尔多发表一场宣言式的演说,他讲到:“出于怀疑心,某些人觉得帝国就是战争。而我要说帝国就是和平。我承认我和皇帝(指他的伯父拿破仑·波拿巴)一样有许多征服工作要做,我要像他一样协助分裂的党派和解,我们有广阔的荒地需要开发。道路需要开辟,港口需要疏浚,河流需要通航,运河需要竣工,我们的铁路需要完整,以上就是我要进行的征服。”年的11月20日至21日路易-拿破仑在法国全国就是否恢复帝制这一问题举行全民表决,结果显示有.4万票赞成、25.万票反对、万弃权,投票的人中有97%的人都支持路易-拿破仑称帝。年12月2日路易-拿破仑在圣克鲁宫正式称帝,根据排序他在有名无实的拿破仑二世之后建尊号为拿破仑三世,他所建立的帝国称为“法兰西帝国”,日后也被称为“法兰西第二帝国”。

(九)法国一八五二年宪法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宪法,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路易·波拿巴于年12月2日发动政变,并在20—21日举行公民投票,通过其提出的制定新宪法的基本原则。年1月14日公布宪法,月29日生效。同年路易·波拿巴称帝后12月0日元老院发布法令,将该宪法略加修改后成为第二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享有全部行政权,一切文武官员皆由皇帝任免,并需对皇帝宣誓效忠。法律创议权和颁布权等统归皇帝掌握,司法以皇帝名义实施。皇帝有权对外宣战、议和、签订商约和其他条约。议会被分成三院,分别是元老院、参政院和立法团。元老院由名流显贵八十人(后增至一百五十人)组成,其成员均由皇帝指定、终身任职。皇帝的主要亲属、元帅、海军上将、枢机主教等是当然成员,其职能是按皇帝旨意审查各项法令是否符合宪法、接受请愿并取消有悖于宪法的行政裁决,有权为重要的法案提供法律依据,并有权以发布元老院法令的形式补充或修改宪法。参政院由四十至五十名顾问组成,名义上是最高法案评议委员会,其成员亦全由皇帝任免,其职能是在皇帝授意下制定法规和起草法令。会议由皇帝主持或任命他人主持,会后皇帝指派三名顾问以政府特派员身份在立法团会议上提交法规草案并进行辩护,一旦获得通过再由皇帝正式作为法律公布。立法团由年满二十一岁的男性公民普选产生,但议会代表的候选人均由政府指定。立法团开会由皇帝亲自召集,正副议长也由皇帝任命。立法团只能讨论、表决政府特派员宣读的法案,分别表决政府各部预算和决定税收。此宪法为第二帝国专制统治的法律形式,19世纪60年代立法团权力有所扩大,专制帝国向自由帝国过渡,第二帝国崩溃后废止。

(十)拿破仑三世在年—0年都在实行独裁统治,他利用审查制度来阻止反对自己声音蔓延,操纵各地选举,剥夺议会实权。拿破仑三世称帝后建立一部庞大的军事官僚的国家机器,供养50万官僚和50万军队。年12月0日拿破仑三世公布《法兰西帝国宪法》,根据这一宪法皇帝成为权力的唯一中心,行政、立法和司法方面的最高和最终决策权均由皇帝垄断,为了防止革命运动的帝国政府解散工会,封闭进步报刊,禁止一切民主派和共和主义者的活动。天主教会控制国民教育,农村教士充当密探。普选权虽被保留下来,但选举活动均由政府操纵。警察恐怖和告密活动笼罩全国,政府将政治犯和罪犯运往各种流放地,拿破仑三世的反对者在5年4月和年1月曾两次试图刺杀他但都未获成功。拿破仑三世登基后就开始物色妻子,以为他诞下合法子嗣。欧洲大部分王室都不愿意和又一次暴发户的波拿巴家族联婚,他曾经试探瑞典的卡罗拉郡主和霍恩洛厄-朗根堡的阿德尔海德公主,但是遭到对方的断然拒绝。拿破仑唯有降低要求,最后选有苏格兰血统的西班牙女贵族欧仁妮·德·蒙提荷(欧仁妮皇后)为妻,几年后欧仁妮就为他诞下皇太子拿破仑·欧仁(小路易·拿破仑或拿破仑四世)。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堂兄霍亨索伦亲王利奥波德有意登上西班牙王位,拿破仑三世不想腹背受敌,要求利奥波德打消念头。威廉一世见局势紧张便公开表示不再支持堂兄为王,拿破仑随后要求霍亨索伦王朝首长威廉一世保证,不会有其他霍亨索伦王朝成员登上西班牙王位,其无礼态度令威廉一世惊讶。威廉一世在会见法国大使后写了一篇内容宛转的电报拒绝拿破仑三世的要求,但是俾斯麦为激怒拿破仑三世修改电报的措辞令法国舆论哗然,普法战争因此爆发。

(十一)拿破仑三世和法国将军在开战之时都有大获全胜的信心,但拿破仑三世犯下一个至关重要的错误,那就是将组织混乱的军队的指挥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也没有指挥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经验,精神也经常出现问题。年7月底连骑马都已困难的拿破仑三世带领一批厨师、仆役、侍从以及14岁的皇太子亲临莱茵前线,除8月初取得一点微不足道的小胜外法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接连败北,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普军长驱直入。前线军官认为病痛缠身的拿破仑三世留在战场是个负担,因此要求他返回巴黎,但已担任摄政的皇后欧仁妮拒绝这一建议。拿破仑三世既不肯回到巴黎,也不肯交出兵权。皇帝为此对周围的人说:“事实上人们在赶我走,人们不愿我留在军中,人们不愿我呆在巴黎。”9月1日与麦克马洪一同被围困在色当的拿破仑三世决定竖起白旗,9月2日拿破仑在色当会战中被普鲁士军队俘虏,拿破仑三世与普方签订投降书。随后他给皇后写了一封再次体现其个人风格的信:“我简直宁肯死也不想目睹如此灾难性的投降,然而在目前情况下这是使6万人免遭屠杀的惟一办法。”不过拿破仑三世是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带着色当守军投降的,在其投降后普法战争继续进行。9月日皇帝在色当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一群共和派人士立即行动起来。9月4日共和派在巴黎市政厅成立临时国防政府,其名义首脑是特罗胥,但掌握实权的是甘必大。眼见大势已去的摄政皇后欧仁妮就在一位美国牙医的帮助下逃出巴黎,不久之后便到英国,第二帝国就此灭亡,君主政体在法国也就从此绝迹。战争为法国带来灾难,却为德意志地区带来一个统一的国家,德意志帝国成立后迅速取代法国陆上强权的地位。

(十一)法国已经宣布共和,拿破仑三世已经无名无权无势。从年9月投降之后的6个多月时间里拿破仑三世被软禁在德意志西部的卡塞尔,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他又重操旧业写起政论文章,他曾写道:不用一年,甚至不用6个月,法国将出现可怕的事,人们会予以镇压、予以惩罚”。期间拿破仑三世还会见德国宰相俾斯麦,1年月拿破仑三世被德意志帝国释放,监禁结束后的拿破仑三世流亡英国并在这里与家人团聚。随后拿破仑三世在英国奇斯尔赫斯特卡姆登宫渡过余生,在英国期间拿破仑三世曾前往一些学校、工厂、军营以及贫民区参观考察,而且他还对高科技再次产生兴趣,他设计出一种节能火炉使燃料可以节省一半。让拿破仑三世感到慰藉的是原先盼望他早点死的皇后欧仁妮与他恢复有如新婚初期的那种亲密关系,欧仁妮曾说:“荣华已成过去,使我们分开的东西都不存在,前途越是暗淡就越需要互相支持。”年1月9日拿破仑三世在两次不成功的膀胱结石手术后去世,其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仍是围绕着那一让他羞辱难当的色当投降:“我们在色当不是怕死鬼。”

(十二)0年后拿破仑三世开始对反对派让步,他允许议会自由举行辩论,出版会议记录,放宽审查制度。更在9年任命自由派成员埃米尔·奥利维耶为首相,历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自由帝国”时期。他想重振议会,扶植一个政党,并通过这个政党间接地进行管治,两大政治阵型都视之为扩大权力的良机。拿破仑三世进行大规模工程推行野心勃勃的外交政策,令法国政府迅速负上巨额债务,政府赤字高达1万法郎,负债接近10亿法郎。拿破仑虽然掌有财政实权,但却没有能力处理财政事务,他要重振商界信心,将部分责任交给议会。拿破仑放弃议会休会期间自由举债的权力,同意预算案应该逐项逐项投票表决,不过他保留了逐项逐项修改预算案的权力,以免财政大权完全落入议员掌中。此举激怒不少议员,各种各样的反对派组成一个政治联盟,成员包括不满教皇政策的天主教徒、正统主义者、奥尔良主义者、保护主义者和部分共和主义者,外交政策遭到失败进一步破坏拿破仑三世的地位。

(十三)拿破仑三世希望他能留下一个开明社会工程师的形象,在他在位期间法国产业迅速现代化,法国在这一时期所进行的工业化发展对商人和劳工来说都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工程人员依照奥斯曼男爵的计划改造巴黎、拆除贫民窟、拓宽道路,兴建多条林荫大道,林荫路两侧的建筑必须是统一高度、相似的风格。铺设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并在横穿巴黎的塞纳河上建筑多座桥梁,巴黎煤气灯的使用更加普及,主要街道在夜晚都有照明设施。劳动工人迁居市郊,在当地工厂出售劳动力。巴黎由原来的12个区增至20个区,政府在巴黎东西两侧兴建森林公园,还在市内修建时尚的跑道,供市民消遣锻炼使用。信仰圣西门主义的人是拿破仑三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他们称拿破仑三世为“社会主义皇帝”。圣西门主义者当时设立一种新式储蓄机构、信贷动产,向公众出售股份,并将得来的资金用于产业投资之上,使经济快速发展。第二帝国时期是法国第一个将经济目标清楚地摆在第一位的时期,拿破仑三世促进自由贸易、降低贷款利息、进行基础建设以确保国内经济繁荣发展。他和奥斯曼男爵、佩尔西尼公爵一样认为赤字所造成的的负面影响,将会被后来所产生的效益抵消,拿破仑三世致力于打破贸易壁垒,这在法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上述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淘金热增加欧洲的货币供应,复辟时期大量出生的人开始成年促进第二帝国的早期经济。货币供应增加,物价稳定上升,吸引公司进行资本投资。全国铁路长度在19世纪50年代由公里延长到16公里,提高矿井和工厂的生产效率,55条小型铁路合并为六条大型铁路。在海上运输方面新式铁制蒸汽船取代传统的木制帆船,苏伊士运河也在斐迪南·德·雷赛布的主持下由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建成,开始全球航运贸易的新篇章。

(十四)19世纪0年代阿尔及利亚开始接受法国统治,拿破仑和之前的政府首脑相比对阿尔及利亚土著更加有同情心。他遏制欧洲人迁往内陆的浪潮,将他们的居住区域,限定在海岸地带之内。拿破仑又释放当地叛军的首领阿卜杜拉·卡迪尔,并且向他每年发放一笔15万法郎的养老金。他准许穆斯林教徒以理论上平等的地位参军,加入政府机构,移民法国。穆斯林教徒甚至可以拥有公民权,不过这样做要遵守法国民法,不承认伊斯兰教法法庭,一些愤怒的穆斯林教徒将他的做法解读为取得公民权需要放弃信仰。拿破仑三世最有影响力的阿尔及利亚政策是改变土地产权制度,这一做法表面是出于好意,但实际上破坏当地传统的土地管理制度,夺走很多土著的土地。他放弃国家对部落土地的产权,支持政府在三代人之内将部落产权拆解为个人产权。大部分被划为公共产权的土地,都被移民占用,而当地的法国官员又倾向于这些移民,这破坏拿破仑的政策。法国官员任命部落首领,最重视的是亲法程度,而不是影响力,不少部落首领上任后立即出售部落的土地。

(十五)拿破仑三世在年波尔多发表的演说中声称帝国意味着和平,表明法国不会为了扩张领土而进攻他国,释除他国的疑虑。不过他也表示决心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为法国带来力量和荣誉。同时间他还对其他列强发出警告,声称自己不会容忍他们威胁法国的邻国。拿破仑也是“民族主义政策”的推动者,希望自己协助其他地区的民族主义者合并小国,建立一个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不过他这样做没有考虑到法国的利益。在这一点上他受到伯父的影响,在圣赫勒拿回忆录当中拿破仑就表达过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和欧洲统合的愿望,上述因素令拿破仑三世采取风险极高的外交策略,不过当中仍然有一些务实的成分。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英法关系并不紧密,在6年至5年间先后担任过外务大臣和首相的巴麦尊勋爵力图维持欧洲均势,因此英国甚少与法国合作。英国维多利亚女王5年访同法国,受到拿破仑三世极为隆重的迎接和款待。年英国曾担心法国入侵英国,巴麦尊勋爵没有在美国内战当中支持采取攻击姿态的拿破仑三世。

(十六)拿破仑三世挑战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最终令两国之间爆发战争,他在战争当中和英国联手作战,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在战后得到提高。克里米亚战争是继拿破仑战争后列强之间爆发的首场战争,标志着维持和平的联盟制度在半个世纪后开始瓦解,这一场战争也结束欧洲协调和四国同盟。6年巴黎和会召开的时候法国在外交方面达到高峰,战争的结果令拿破仑三世等人更加支持欧洲各地的民族主义者以重新划分欧洲的版图。在东亚方面拿破仑三世向建立印度支那殖民地迈出第一步,年他批准查理·里戈尔·德·让乌伊利率领舰队远征大南(越南),目的是为受到迫害的法国传教士作出报复以及迫使当地政府接受法国影响。拿破仑三世认为法国如果不在东亚建立影响力,最终就会沦为二流国家,而且法国人肩负着传播文明的使命。1年法军全面进攻安南,2年战争结束,大南被迫将三个南部省份割让给法国,法国人称这一地区为交趾支那。大南同时开放三个通商口岸,允许法国战舰自由出入柬埔寨水域,给予法国传教士行动自由,并且赔偿法国军费。但是法国并没有介入东京爆发的越南裔基督教徒起义,任由当地政府镇压起义者,导致上千名基督徒被人杀害,引起传教士的不满。

(十七)在中国方面法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与英国联手进军北京,中国被迫在贸易权利方面作出更多让步,同时准许西方船只驶入长江、给予基督徒平等地位、向英法交出巨额赔款。法国介入越南事务为法国提供对华施加影响力的平台,华南最终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6年朝鲜王朝处决多名法国传教士,为了惩罚朝鲜的驻华法国外交官在未经巴黎批准的情况下,派出海军武装介入当地事务,却遭到失败,结果法国的影响力在当地下降。7年法国向德川幕府派出军事代表团,以协助幕府推行军事改革。拿破仑三世担任总统时曾派出军队远征罗马,推翻罗马共和国,恢复教皇管治。此举为他赢得天主教徒的支持,然而国会却认为他的行动违反宪法第五章,准备弹劾拿破仑三世。天主教徒虽然支持他介入意大利事务但是却不支持他本人,他们一直希望有朝一日正统的波旁王朝能够重登王位,所以他们也借机削弱他的政治地位,对拿破仑而言十分幸运的是弹劾案最终未能通过。

(十八)拿破仑三世一面满足国内反动势力,一面支持意大利民族主义势力,他派出使节与朱塞佩·马志尼进行谈判。未来皇帝在一开始就面对重重困难,他不想冒犯法国的天主教徒,但又支持意大利的革命党人,这是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拿破仑三世支持意大利民族主义者的现实原因是他想迫使奥地利交出伦巴第和威尼斯,他反感奥地利是因为奥地利在他眼中代表着反动主义、正统主义,是欧洲民族自决的障碍。拿破仑三世支持意大利民族主义者,既满足自己也满足国内的自由派和左派。但是他又在同一时间内支持教皇,以维持保守派和天主教徒对自己的支持,由此可见他的意大利政策是矛盾重重的。年4月拿破仑和萨丁尼亚王国首相加富尔伯爵达成秘密协定,法国以得到萨伏伊和尼斯为条件帮助撒丁尼亚将奥地利势力逐出亚平宁半岛统一意大利,同年他向奥地利发动战争,在马真塔战役和索尔弗利诺战役中击败奥军,结果奥地利向萨丁尼亚割让伦巴第地区。就在此时拿破仑决定不再介入意大利事务,此举为时已晚,不能阻挡意大利统一的步伐。他帮助萨丁尼亚的举动令国内的天主教徒开始反对他,拿破仑企图通过驻兵罗马来纠正这一错误,但这一错误已经无法挽回。他此后也不再推行倾向于天主教徒的政策,他甚至在年任命维克多·杜尔伟为教育部长使教育制度世俗化,法国驻军在普法战争爆发时撤离罗马。

(十九)拿破仑三世制定一个美洲计划,计划的重点有三个,第一个是承认美利坚联盟国,并且与之结盟;第二个是介入拉丁美洲事务,在当地建立君主制国家,并且增加与拉丁美洲的贸易来往;第三个是控制墨西哥,建立以马西米连诺一世为首的墨西哥帝国,当作拉丁美洲和联盟国之间的缓冲国。法国军事介入墨西哥是拿破仑三世推行冒险主义外交政策的例子之一,他以墨西哥欠下外交债务为由介入墨西哥事务,企图在北美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这一计划得到反对世俗化的墨西哥保守派支持,以门罗主义为宗旨的美国因为身陷内战无力理会外务,拿破仑希望联盟国最终能够胜出内战,并且认为得胜的联盟国会接受墨西哥新政府。实现这一计划障碍重重,2年5月5日,法国军队在普埃布拉战役被武器落后的墨西哥军队击败,这是法国军队在滑铁卢战役以后第一次战败。全世界为之震惊,鼓舞墨西哥人继续作战,在往后五年里墨西哥人一直在进行游击战。普埃布拉之战是2年法军远征墨西哥时同墨西哥胡亚雷斯政府军的一次战斗,2年4月法军占据俄利萨巴,揭开武装干涉的战幕。2年5月5日法军在向首都墨西哥城的进军中同墨西哥军队在普埃布拉城交战,法军失败且损失惨重。次年法军重新包围该城,墨军因弹尽粮绝投降。年拿破仑三世在墨西哥保守派的支持下将一个哈布斯堡王朝成员扶上皇位,是为马西米连诺一世。共和派在法国军队的进攻下被迫撤出城市,在乡间继续进行抵抗活动。

(二十)5年美国内战结束,联邦取胜。美国政府作出实际行动支持反抗军,除了向他们提供武器外美国政府还派遣战舰到墨西哥海域设立封锁线,以防法国驻军得到支援。持续不断的游击战对法军造成的损失不断扩大,美国威胁法国要求法国撤兵,否则军事介入墨西哥,拿破仑三世因此在6年撤兵。共和派在次年就推翻马西米连诺一世,并且在同年6月19日处决皇帝。在此之前拿破仑三世曾劝吁马西米连诺请求他离开墨西哥,但遭到后者拒绝。军事介入失败和马西米连诺遇害令拿破仑三世蒙羞,遭到全欧洲批评。不过书信显示利奥波德和拿破仑早三世就警告过马西米连诺不要依赖欧洲的势力,欧仁妮皇后也因为插手朝政的原因被人批评。拿破仑和欧仁妮皇后在杜伊勒里宫会见墨西哥皇后比利时的夏洛特,夏洛特请求拿破仑提供支援但遭到拒绝,她随后患上精神疾病。

(二十一)19世纪60年代初拿破仑三世的计划已经基本实现,兵败滑铁卢的耻辱已经消除,法国再度成为欧洲大陆的军事强权。拿破仑在美国内战初期支持美利坚联盟国,联邦警告他如果承认联盟国的话联邦就向他宣战。拿破仑没有因此而让步,相反他继续慢慢倾向联盟,因为联邦对联盟的封锁已经重创法国的纺织业。2年拿破仑私底下会见联盟的外交官员令后者有了希望,然而他却不敢在没有英国支持的情况下独自承认联盟,联盟官员最终意识到外国不可能介入内战,年联盟以英法使节劝吁其国民不要入伍为由驱逐英法使节。对拿破仑来说更加危险的威胁迫在眉睫,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在普鲁士在普奥战争中大胜奥地利后开始动摇。他年轻时加入过烧炭党,之前又帮助过萨丁尼亚王国,所以他不能在战争中和奥地利结盟,结果普鲁士成为法国的最大威胁。他在战争爆发前向奥托·冯·俾斯麦承诺会保持中立的原因是他以为会有人调停战争,又或者是奥地利会胜出。拿破仑三世也没有借机要求普鲁士接受法国扩张领土,他只要求普鲁士在战后接受法国吞并比利时和卢森堡,然而法国一无所获,普鲁士却不断壮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拿破仑三世此时的健康状况较差,因此无法作出决策。7年拿破仑企图通过购买卢森堡来改正错误,普鲁士随即以武力威胁法国放弃计划,卢森堡危机最终以法国签署伦敦条约放弃卢森堡主权结束。

法国议会

(一)法国议会是以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和“主权在民”的理论原则为指导,用火和剑、通过革命把封建王朝的三级会议改造成的代议制机构。现代法国政治始于年的法国大革命,正是在大革命期间现代意义上的议会开始萌芽。它的职能和任务与三级会议有着本质差别,它作为法国资产阶级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或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在君主立宪制时期起着限制王权的作用,在民主共和制时期起着监督和均衡行政权力的作用。从第二共和国至第四共和国一百多年时间里法国议会职能逐步扩大,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第四共和国时期(—年)法国议会的权力达到巅峰,议会拥有选举总统、决定政府组成、任免总理和批准政府施政纲领等权力。为了克服第四共和国时期党派纷争、议会滥用权力而导致政局不稳、政府无能的弊端,第五共和国的创始人和第五共和国宪法制定者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有意识地对第五共和国议会的权力、地位和作用进行限制,权力中心逐渐由议会转移到总统(年的宪法将议会排在第四章,在第二章共和国总统和第三章政府之后),法国遂成为一个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制国家。在法国议会史上多采用两院制,两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实现孟德斯鸠的均衡理论。这种结构旨在防止单一议会滥用职权,在各个时期法国实行议会两院制均衡原则的表现方式不尽一致。

(二)根据法国现行宪法,法国议会实行两院制,即国民议会和参议院。议会能投票通过法律,监督政府行为,评估公共政策。总统在与总理和两院议长磋商后有权解散国民议会,总统任命国家机构负责人需征询议会意见。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质询。国民议会有权对政府通过不信任案,或表示不赞同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政策声明,在此情况下总理必须向总统提出政府辞职。参议院不能被解散,参议院保证共和国的各个地方单位的代表性。国民议会议员不得超过名,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除被剥夺选举权的人外凡年满18周岁的法国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凡年满2周岁的法国公民均可当选国民议会议员。政府授权内政部根据国民议会议员人数,把全国划分为个小选区,其中法国境内个、海外省或行政地方17个、海外领地5个,每个选区各选举产生1名议员。选区的划分以行政区划为基础,以人口为依据,每省最少有2个选区,最多可拥有24个选区,每名议员至少代表10.8万名选民。候选人由党派提出,各党派在各选区只能提出1名候选人,候选人不一定要在该选区居住、工作或与该选区有某种联系。候选人在选举日前21天提出,并同时提出候补人选。候选人参选时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如在选区两轮选举的任何一轮中获得5%以上有效选票,保证金予以返还。

(三)竞选办法实行“单记名多数两轮投票制”,选举均在星期天进行。在第一轮选举中如某一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的半数以上选民的支持,而票数又至少等于登记选民数的25%,他就当选为该选区的议员,无须进行第二轮投票。如第一轮选举中无人得到50%以上的选票,则在随后的第二个星期天组织第二轮选举,只有在第一轮选举中得到超过12.5%的登记选民人数选票的候选人才有权参加第二轮选举。在第二轮选举中某一候选人只需获得相对多数的选票便可当选,得票相等时年长者当选。在第二轮投票中参加竞选的政党可实行联合,互相让票。政治组织可以资助候选人的竞选活动,公民个人也可以提供资助,但每个公民资助不得超过欧元,在所有资助中现金部分不超过其竞选费用上限的五分之一。凡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超过5%的候选人,国家为其报销部分竞选费用,但报销额不超过竞选经费上限的50%。候选人指定专人负责为他筹集和管理竞选经费,候选人要准备一份有关选举费用的筹集和支出情况的清单,这份清单在选举日后的两个月内连同一切发票、收据和证明等送交全国竞选及政治捐款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在收到报告后的6个月内宣布自己的审计意见,即接受或拒绝。宪法委员会负责对竞选过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进行监督,它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候选人的被选举资格,选举过程及选举花费的合法性。

(四)参议院议员不得超过48名,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6年(原为9年),可连选连任,从年起每三年改选半数参议员。参议员选举中的选民资格与国民议院选举的选民资格完全一致,除只有0周岁以上的法国公民才能参加参议员竞选外参议员候选人资格与国民议院议员的也基本类似。根据有关规定,选区内的省长、大区长官、法官、中央高级行政官员等在当地掌握相当权力的人在任期内及离任后6个月至年内不享有被选举权,以免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影响选举的公正性。与国民议会议员的直接选举方式不同,参议员是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每省为一个选举人团,由本省选出的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以及市镇议会代表组成。由于参议院的功能之一是代表地方政治或行政地方的利益,所以市镇议会的代表们在选举人团中占较大比例,在海外领地中每个海外领地选举一名参议员。对参议员选举人团成员来讲投票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在实行多数制选举时候选人既可以个人名义参加竞选,也可作为政党提名名单中的一员参加竞选,而在实行比例制选举时侯选人只能作为政党提名名单中的一员参加竞选。参议院选举的选区是省,各省依其人口的多寡占据不等的参议员名额。有的省只有1个名额,而巴黎市则有9个,但一般来讲拥有至5个名额的省最多。从整体上看参议院选举的方式是一种混合制选举,即多数制与比例制的混合。

(五)议会议员的法律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宪法和组织法进行规定和保护的,国民议会议员与参议员的法律地位相同。法国议会拥有豁免权,包括言论免责权、人身不得侵犯权。议会始终有权要求立即中止对其议员所提起的案件,正在进行犯罪而被抓获的议员不得享有上述权利。为了确保国民议会议员和参议员财政上的独立,参议员的待遇与国民议会议员的待遇相似。议员不能同时出任国民议会议员和参议院议员,当选的议会议员在下列职务中只能兼任一项,即欧洲议会议员、区议会议员和地方议会议员、大的市镇的镇长、大城市的市长或代理市长。不能兼任的非选举产生的公职大致包括所有的国家公务员及法官、一切国有企业或公共机构的高级职务以及各省和各大区的经社委员会成员,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指议员不得兼任政府官员。议员不得从事大部分的私人职业,对议员地位不得兼容性的监督,通常由该议员所在议会的主席团、掌玺部长和宪法委员会共同执行。议员就职之际有义务公开其财产来源和数额,在议员任期结束时其需要重新提交一份财产清单。两院都自己制定规则,设置自己的机构,管理机构的工作和运作,但是这种自主权必须是合法的。两院内部机构设置有很多相似之处,差别细微。

(六)两院均设有执行局,执行局享有所有控制议会程序以及组织和指导议会的各项日常事务所必要的权力,其组成反映不同党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国民议会执行局由22名成员组成,包括国民议会议长、6个副议长、个总务主任和12位书记。国民议会议长的选举与立法选举同时进行,而执行局的其他成员每年选举一次。参议院执行局由26名成员组成,包括参议长、8个副议长、个总务主任和14位书记,每三年选举一次。参议长在总统死亡、受追诉或者辞职的时候代行总统权力,为国家第二号人物,国民议会议长为国家第四号人物。各院议长按三轮无记名多数决投票制产生,前两轮投票要求绝大多数的支持,第三轮只需要相对多数。国民议会议长的任期与议会相同,参议院议长的任期为三年。议长的职权主要是主持议事活动,保证议会安全,负责议会与外界的联系,包括国家事务、外交和国际事务。各院议长均有自己的办事机构即办公厅,其成员由议长选任。副议长主要职能是代行议长职权,尤其是在全体会议议长缺席时。总务主任主要职能是负责行政和财务,书记主要职能是协助议长或副议长处理所有与投票有关的事务。两院各自的议长委员会是由议长、副议长、常设专门委员会主席、党团主席、政府代表(通常是负责与议会联系的部长)组成,议长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对议会议程的安排。

(七)在参议院中组成一个党团需要15名参议员,在国民议会中至少需要15名。议会两院的党团与其他机构一样都享有财政和物质资助,每个党团在议会半圆形会议大厅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区域。宪法规定两院可各设8个常设专门委员会,两院各设有6个常设专门委员会,负责在其职权范围内审查议案。每一位议员只能是一个常设委员会的成员,特别委员会是为特别议案的审议而单独组建,其组成与运行规则和常设委员会相似,两院中还各有一些非常设委员会。除欧洲事务委员会外均不能审查议案,主要是负责监督、研究、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两院另有一些共有机构,如科研评估署等,其成员包括国民议会议员和参议员。国民议会常设专门委员会:文化、家庭和社会事务委员会;经济事务委员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国防和武装力量委员会;财政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参议院常设专门委员会:文化事务委员会;经济事务委员会;社会事务委员会;外交、国防和武装力量委员会;财政、预算控制和国民经济统计委员会;宪法、立法、普选、规章和行政管理委员会。国民议会与参议院的辅助机构非常相似,均包括立法事务辅助机构和行政事务辅助机构。负责上述机构事务的官员是通过竞争招聘的,议会有完全的自主权。参议院有1多名官员,国民议会有多名官员。

#世界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cs/14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