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龄越大,越感觉时间飞速流逝,是一个被心理学家用实验证明确实普遍存在的现象。马克·威特曼和桑德拉·伦霍夫招募了名不同年龄段的被试者,最小的14岁,最长的94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时间流逝速度的主观感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50岁时到达顶峰,之后趋于稳定,直至耄耋。
时间流逝的客观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但人对它的感觉却来自主观经验。有时候明明已经过去了一小时,却觉得还不到一小时,这便是低估了时距——主观估计的时间流逝变慢了,然后发现“时间流逝变快了”。至于影响这种主观判断的因素,心理学家认为不止一个。
我们生理反应速度的变化就可能影响对时间的估计。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新陈代谢在变慢,这会改变心理上的时钟。不过,更重要的影响还是来自我们生活的外界环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基础新陈代谢速率的变化
新异刺激的出现频率对我们的时间感就有重要影响。心理学家大卫·罗斯和乔安娜·萨默斯的时距辨别实验发现,在一系列等时距出现的重复刺激序列中,人们对第一个刺激呈现时间的判断会长于中间刺激。相应的,皮特·乌瑞克·谢和詹姆斯·英特里利盖托也发现,当新异刺激出现在重复刺激序列中时,它的呈现时间往往会被高估。
在我们年少时,有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挨打,第一次见到小狗,第一次考试,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恋爱……每天还要学习新知识。随着年纪的增长,对这个世界更加熟悉,一个事件成为新异刺激的门槛越来越高,于是,日常生活中能激发我们新鲜感的东西变少了。
另外,步入职场后,大部分人从事的工作在或多或少的投入时间后,都会变得以重复劳动为主。因此,我们会觉得新异刺激频繁出现的童年时期过得很慢,而缺乏刺激的成年生活则过得很快。
怎样逃离单调重复的工作是许多视觉作品的主题
与之相似,我们在记忆中储存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密度降低。这里边还尤其包含心理的变化,人容易对他的性格塑造时期记忆犹新,其实就是因为那时候他遭遇的变化太大也太重要了。相反,大人总是喜欢用孩子来度量时间,比如在寒暄时说“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时间过得真快”,也是因为他们自身值得注意的变化实在太少了。
分配给时间的注意力也会影响我们的时间判断,在这里,主要变化的并非我们自身的注意力,而是我们分配注意力的对象。人对时间流逝注意得越少,就越会低估时间的长度,于是感觉它过得越快。这与日常经验也是相合的,当我们专注地看一本小说、看一部电影时,完全没去注意时间,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当我们频频看表,焦急不耐时,时间却因为注意指向了它而走得更慢了。
人在年幼的时候,时间多不归自己分配,经常需要等待自己不喜欢的那段时间过去——例如在上课的时候计算还有几分钟才可以下课休息,很在意时间。而人在成年以后,掌控了时间的分配权,不再在意一时一分的变化;外加太多生活琐事需要操心,也没有多余注意力可用来白癜风十大专业医院早期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ys/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