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要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中心合同物流行业十年之内会出现大变革专访美的集团安得智联运营总监张亚明▼(视频制作LogTV,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以下为采访实录(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有所删减)Q1:年合同物流十强营收的门槛是50亿,与网络型快递企业营收规模相差较远,原因是什么?实际上大家都有共识,合同物流的规模做不大,是因为合同物流提供的不是一种标准化的服务和产品,而是针对客户的需求做的定制化服务,这是其中一方面的因素。从合同物流面对客户角度来看,会发现大家都在服务同样的品牌。但是深入分析后会发现,我们虽然服务着同一个品牌,但实际上服务的却是该品牌销售渠道内每个不同节点的货主。每一个品牌都是有自己的销售渠道的,但是这些销售渠道里面每个节点的货主(即物流业务的决策者)实际上并不一样。从商流来看,销售渠道虽然是分布在全国各地,但实际上在物流需求上并没有形成网状的需求,并不像快递一样形成网络化的物流需求,所以合同物流面对的都是单点的客户企业。从合同物流角度,运作的业务场景非常单一,有点是做干线,有的是做仓储,有的是做城市配送。虽然也有一些合同物流企业同时做了几个场景,但是从全局上来看,这些场景之间并没有交集。在这样的局面下,合同物流如果想做大,就需要在全国各地以点状的形式投入资源,这对企业的管理难度跟资源投放难度都是非常大的,而且要满足各个客户的定制化需求,面临的内部管理压力也是特别大的。虽然在合同物流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巨无霸”类型的全国合同物流企业,但实际在每个区域都还有一个或几个在当地做得不错的合同物流企业,其实恰恰就是因为这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定制化的需求,一个是前端商流的形态决定的。Q2:年,合同物流十强的门槛是30亿,到了年这个门槛到了50亿,如何看待?我的判断应该只是量的变化,它背后反映的是合同物流的这个领域竞争进一步激烈,可能在某些区域或者是在某些领域里面产生一些整合的效应,导致规模的增长。但实际上它并不能佐证说合同物流企业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整合。Q3:预测一下未来5—10年,合同物流的规模会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是在整个零售领域内,各个品牌的销售渠道或多或少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因为线上的零售越来越发达,倒逼线下销售渠道不得不开始提升流通效率的转变。线下渠道怎么提升流通效率?那就只能通过加快库存周转,缩减库存分布的层级。如果品牌方或者说制造型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要做的第一个动作应该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ys/1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