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第二轮复习4

 

考点

类型

临床表现

意义

(2)肠道气滞(肝郁脾虚):腹痛欲便而排除不爽,抑郁易怒

(3)食积化腐:大便酸腐臭秽

小便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

(1)新病: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

淋证:湿热蕴结膀胱

(2)久病:尿频、色清量多、夜间明显

肾阳虚或肾气不固

2.癃闭

(1)实证(尿路阻塞):瘀血结石、湿热、败精阻滞、阴部手术

(2)虚证(气化不利):久病、年老气虚、阳虚

四、小便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

(1)小便清长量多-虚寒证(2)多尿、多饮、消瘦-消渴

2.尿量减少

(1)热盛伤津、腹泻伤津、汗吐下伤津(2)心阳衰竭及脾、肺、肾功能失常(3)湿热蕴结,尿路损伤、阻塞水道

五、小便排尿感异常

1.尿道涩痛

湿热内蕴、结石或瘀血、肝郁气滞、阴虚火旺、中气下陷

2.余溺不尽

久病体虚、肾阳亏虚、

3.小便失禁

肾气亏虚、下元不固;膀胱失约;脾虚气陷;膀胱虚寒尿路损失;邪闭心包,心神失常

4.遗尿

肾气亏虚、脾虚气陷;膀胱虚寒

问经带

考点

类型

临床表现

意义

经期异常

月经先期

脾肾亏虚,肾气不足,冲任不固,阳盛血热,肝郁化火,阴虚火旺

月经后期

营血亏虚,肾精不足,阳气虚衰,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

先后无定期

肝郁气滞;脾肾虚损

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

血热,气虚,血瘀

月经过少

营血不足,肾气亏虚,精血不足,寒凝、血瘀、痰湿阻滞

崩漏

血热,血瘀,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阴虚火旺

闭经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痨虫侵入胞宫,胞宫阻滞(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

考点

类型

临床表现

意义

经色、经质异常

色淡红质稀:血少

色深红质稠:血热

色紫暗有血块:血瘀

痛经

气滞血瘀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拒按

湿热蕴结

小腹灼痛拒按,平素带下黄稠臭秽

寒凝阳虚

小腹冷痛,遇暖则减

气血两虚

月经后期或行经后小腹隐痛、空痛

带下

白带

脾肾阳虚、寒湿下注

黄带

湿热下注、湿毒蕴结

赤白带

肝经郁热,湿毒蕴结,癌症

第五章:望诊

望诊(得神、假神、神乱、失神的临床表现与意义)

临床表现

意义

一、得神(有神)

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志清晰,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应灵敏

1.提示精气充盛,体健神旺,为健康表现。2.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良好。

二、神乱

1.狂躁不安

狂躁妄动,胡言乱语,打人骂詈,不避亲疏

多属阳证,见于狂病,痰火扰乱心神所致。

2.淡漠痴呆

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

常见于癫痫、痴呆等,为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3.卒然昏倒

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属痫病,肝风夹痰上逆,阻闭清窍所致

二、失神(无神)

1.精亏神衰而失神: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晦暗无华,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尿遗,骨枯肉脱,形体羸瘦

提示精气大伤。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2.邪盛神乱而失神: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

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病重。

临床表现

意义

三、假神

①如原本目光晦滞,突然目似有光,但却浮光外露②本为面色晦暗,一时面似有华,但为两颧泛红如妆③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突然意识似清,想见亲人,言语不休,但精神烦躁不安④原本身体沉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自己转动⑤本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

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所致,常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征兆。

望诊(常色与病色的鉴别要点)

一、常色

总特点

明润含蓄-健康人

分类及特点

1.主色

是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

2.客色

客色属于常色范围,可因外界因素(季节、昼夜、气候)、生活条件等发生变化

二、病色

总特点

晦暗、暴露

分类及特点

1.善色

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病变尚浅、脏腑精气未衰

2.恶色

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病变较重、脏腑精气已衰

望诊(五色主病)

病色

主病

证型

临床表现

1.赤色

(1)主热证(2)主戴阳证

①实热证

满面通红

②阴虚证

午后两颧潮红

③戴阳证(阴盛格阳)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

2.白色

(1)主虚证(血虚、气虚、阳虚)(2)主寒证(3)主失血证

①气虚血少,阳衰寒盛

面色发白

②血虚证,失血证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

③阳虚证

面色晄白

④阳虚水泛

面色晄白虚浮

⑤亡阳、气血暴脱或阴寒内盛

面色苍白

3.黄色

(1)主脾虚(2)主湿证

①脾虚,湿邪内蕴

面色发黄

②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面色萎黄

③脾虚湿蕴

面黄虚浮

④黄疸阳黄-湿热⑤黄疸阴黄-寒湿

面黄鲜明如橘皮色面黄暗如烟熏色者

4.青色

(1)主寒证(2)主气滞(3)主血瘀(4)主疼痛(5)主惊风

①寒盛、痛剧

面色淡青或青黑

②心阳暴脱,心血瘀阻

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

③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肺气闭塞,呼吸不利

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

④肝郁脾虚

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兼,又称苍黄)

⑤惊风

小儿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发青

病色

主病

证型

临床表现

5.黑色

(1)主肾虚(2)主寒证(3)主水饮(4)主血瘀(5)主剧痛

①肾阳虚、剧痛

面色发黑

②肾阳虚

面黑暗淡或黧黑

③肾阴虚(阴虚火旺)

面黑干焦

④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眼眶周围发黑

⑤血瘀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青色和黑色两者主证要分清楚

望诊(望色十法)☆☆☆☆

砖(聚)

泽泽

夭夭

面色浮显于皮肤之外

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

面色清明

面色浊暗

面色浅淡

面色深浓

面色疏散其色开

面色壅滞其色闭

面色润泽

面色枯槁

表证

里证

阳证

阴证

虚证

实证

主新病或病邪将解

主久病或病邪渐聚

精气未衰病轻易治

精气已衰病轻难治

各个名称需记熟

望诊(肥胖与消瘦)☆

病名

临床表现

1.肥胖

(1)胖而能食

形气有余——健康、实证、热证

(2)肥而食少

形盛气虚——阳虚脾弱、多痰多湿

2.消瘦

(1)形瘦食多(2)形瘦食少

中焦有火中气虚弱

望诊(动静姿态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形态

临床表现

意义

1.坐形

(1)坐而仰首

①哮病②肺胀③气胸④痰饮停肺⑤肺气壅滞

(2)坐而喜俯,少气懒言

体弱气虚

(3)但坐不能卧,卧则气逆,咳逆倚息

①肺胀②心阳不足③水气凌心④肺有伏饮

坐时常以手抱头,头倾不能仰

精神衰败

形态

临床表现

意义

2.卧式

(1)卧时面常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

①阴证②寒证③虚证

(2)卧时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自能转侧

①阳证②热证③实证

(3)仰卧伸足,掀去衣被

实热证

(4)蜷卧缩足,喜加衣被

虚寒证

(5)但卧不能坐,坐则眩晕,不耐久坐

①气血俱虚②肝阳化风③脱血夺气

望诊(囟门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临床表现

意义

1.囟填

囟门突起

(1)实证——温病火邪上攻(2)脑髓有病,颅内水液停聚(3)小儿在哭泣时囟门暂时突起为正常

2.囟陷

囟门凹陷

(1)虚证——①吐泻伤津②气血不足③先天肾精亏虚(2)但6个月以内的婴儿囟门微陷属正常

3.解颅

囟门迟闭

(1)肾气不足,发育不。多见于“佝偻病患儿”,常兼有“五软”“五迟”(2)常兼有“五软”;头软、项软、口软、手足软、肌肉软;“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望诊(头发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意义

临床表现

1.发黄

(1)精血不足(大病或慢性虚损)

发黄干枯,稀疏易落

(2)先天不足,肾精亏损

小儿头发稀疏黄软,生长迟缓,甚至久不生发

(3)疳积

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

2.发白

(1)肾虚

伴耳鸣、腰酸

(2)劳神伤血

伴失眠、健忘

(3)不属病态

因先天禀赋所致

3.脱发

(1)血虚受风

片状脱发,显露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称为“斑秃”

(2)肾虚

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眩晕、健忘、腰膝酸软

(3)血热化燥

头皮发痒、多屑、多脂

望诊(面形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面形

病症

临床表现

意义

1.面肿

(1)阳水

眼睑颜面先肿,发病较速

外感风邪,肺失宣降

(2)阴水

面色晄白,发病较慢

脾肾阳衰,水湿泛溢

(3)水气凌心

面唇青紫、心悸气喘、不能平卧

心肾阳衰,血行瘀阻

2.口眼㖞斜

(1)口僻

突发一侧口眼㖞斜而无半身瘫痪,患侧面肌弛缓,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㖞斜

风邪中络

(2)中风

口眼㖞斜兼半身不遂

①肝阳化风②风痰阻闭经络

望诊(特殊面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临床表现

意义

惊怖貌

面部呈现恐惧状

?小儿惊风,客忤以及癫病、瘿气

?狂犬病:遇声、光、风刺激,或见水、问水声时听见

苦笑貌

面部呈现无可奈何的苦笑样

破伤风

望诊(望目)☆☆

目色

意义

目赤肿痛

目赤肿痛多属实热证。如白睛色红为肺火或外感风热;两眦赤痛为心火;睑缘赤烂为脾有湿热;全目赤肿为肝经风热上攻

白睛发黄

为黄疸的主要标志

目眦淡白

属血虚、失血

目胞色黑晦暗

多属肾虚

黑睛灰白混浊称为目生翳

多因邪毒侵袭,或肝胆实火上攻,或湿热熏蒸,或阴虚火炎等,使黑睛受伤,眼睛外伤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小儿疳积等也可见

目形

意义

目胞浮肿

为水肿的常见表现,健康人低枕睡眠后一时性胞睑微肿不属于病态

眼窝凹陷

多为伤津耗液或气血不足,可见于吐泻伤津或气血虚衰的病人;若久病重病眼球深陷,伴形瘦如柴,则为脏腑精气竭绝,正气衰竭,属病危。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兼喘满上气者,属肺胀,为痰浊阻肺。若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急躁易怒者,称为瘿病

针眼

胞睑红肿睑缘肿起结节如麦粒,红肿较轻者

两者皆为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于目所致

眼丹

胞睑漫肿,红肿较重者,称为眼丹

目态

意义

补充

瞳孔缩小

可见于川乌、草乌、毒蕈、有机磷类农药及西药所致

瞳孔散大

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等五风内障、青盲

多属肾精耗竭

杏仁中毒以及西药导致

危急病证人,脏腑功能衰竭、心神散乱,濒临死亡

温热病热极生风、中风、脑颅外伤或颅内肿瘤

目睛凝视

多属肝风内动,常有神昏、抽搐,属病重

常见于脏腑精气耗竭,或痰热内闭证

瞪目直视还见于“瘿气”

固定直视:瞪目直视

固定上视:戴眼反折固定侧视:横目斜视

胞睑下垂

(睑废)

先天不足,脾肾亏虚

双睑下垂

脾气虚衰或外伤

单睑下垂

昏睡露睛

脾虚,清阳不升;吐泻伤津;小儿多见

病人昏昏欲睡,睡后胞睑未闭而睛珠外露

厥病患者,神明失主

目瞬

风热外袭

胞轮振跳(眼皮跳)

气血不足,经络失养

望诊(耳之色泽、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意义

临床表现

耳之色泽

气血亏虚

耳轮淡白

肝胆湿热或热毒上攻

耳轮红肿

阴寒内盛或剧痛

耳轮青黑

神精亏虚

耳轮干枯焦黑

麻疹先兆

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

肾气不足

耳廓瘦小二薄

邪气充盛

耳廓肿大

肾精耗竭(病危)

耳轮干枯萎缩

瘀血入络

耳轮皮肤甲错

望诊(鼻之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临床表现

意义

鼻头红肿生疮

胃热或血热

鼻头粉刺(酒齄鼻)

肺胃蕴热

鼻柱溃陷

梅毒

鼻柱塌陷,眉毛脱落

麻风恶候

鼻翼煽动(鼻煽)

肺热或哮病

鼻孔煽张,喘而额汗如油

肺气衰竭

望诊(望口角与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口之形色

(1)口角流涎

①小儿:脾虚湿盛

成人:中风口歪不收

(2)口糜

湿热内蕴

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

(3)鹅口疮

①感受邪毒②心脾积热

小儿口腔、舌上出现片状白屑,状如鹅口

2.口之动态

(1)口张

虚证

口开而不闭。如鱼张口气但出不入,为肺气将绝

(2)口噤

①实证—筋脉拘急:中风、痫病、惊风、破伤风②马钱子中毒

口闭而难开,牙关紧急。

(3)口撮

①邪正交争—新生儿脐风:上下口唇紧聚②破伤风——角弓反张

(4)口㖞

①口僻—口角下垂,向一侧㖞斜:风邪中络②中风:风痰阻络

唇之色泽

唇色红润

正常人

唇色淡白

血虚或失血

唇色深红

热盛

嘴唇红肿而干:热极;嘴唇成樱桃红色:煤气中毒

嘴唇青紫

血瘀证

嘴唇青黑

寒盛、痛极

唇之形态

唇干而裂

多属燥热伤津或阴虚液亏

嘴唇糜烂

多为脾胃积热上蒸

唇内溃烂

虚火上炎

唇边生疮

心脾积热

锁口疔:嘴角生疔,麻木痒痛;人中疔:人中生疔,人中沟变浅,麻木痒痛

人中

满唇反

脾气将绝

久病而人中沟变平,口唇翻卷不能覆齿

望诊(望齿与龈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牙齿色泽

(1)洁白润泽坚固

正常人,肾气充足津液未伤

(2)牙齿干燥

胃阴已伤

(3)牙齿光燥如石

阳明热盛,津液大伤

(4)牙齿燥如枯骨

肾阴枯竭(温热病晚期)

2.牙齿动态

(1)牙关紧急

①风痰阻络②热极动风

(2)咬牙啮齿

热盛动风

(3)睡中咬齿

①胃热②虫积③消化不良

3.牙龈色泽

(1)牙龈淡红而润泽

正常人,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2)牙龈淡白

①血虚②失血

(3)牙龈红肿疼痛

胃火亢盛

望诊(望咽喉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咽喉色泽

(1)咽部深红,肿痛明显(2)咽部嫩红,肿痛不明显(3)咽部淡红漫肿

实热证-肺胃热毒壅盛阴虚证-肾阴亏虚、虚火上扰痰湿凝聚

2.咽喉形态

(1)红肿

①乳蛾

①肺胃热盛②虚火上炎③气血瘀滞

②喉痈

热毒

(2)溃烂

溃烂分散表浅

①肺胃之热轻浅②虚火上炎

溃烂成片或洼陷

肺胃热毒壅盛

溃腐日久,淡红或苍白

虚证

(3)伪膜

伪膜松厚,容易拭去

肺胃热浊

伪膜坚韧,不易拭去,重剥出血,很快复生)

白喉

望诊(望颈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外形

(瘿瘤

颈部喉结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肝郁气结,痰

(瘰疬

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肺肾阴虚,虚火灼痰

颈瘘

病名“鼠瘘”,颈部痈肿、瘰疬溃破后,久不收口,形成管道

因痰火久结,气血凝滞

项痈、颈痈

项部或颈部两侧焮红漫肿,疼痛灼热,甚至溃烂流脓

多由风热邪毒蕴蒸,气血壅滞,痰毒互结于颈项所致

气管偏移

气管不居中,向一侧偏移

可见于悬饮、气胸、石瘿、肉瘿、肺部肿瘤等病

项强

风寒侵袭太阳经脉,经气不利所致;多属温病火邪上攻.或脑髓有病;阴虚阳亢,或经气不利

项软

小儿项软,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损,后天失养,发育不良,可见于佝偻病患儿。久病、重病颈项软弱,头垂不抬,眼窝深陷,多为脏腑精气衰竭之象,属病危。

颈脉搏动

安静状态时出现颈侧人迎脉搏动明显

肝阳上亢或血虚重证等病人

颈脉怒张

颈部脉管明显胀大,平卧时更甚

多见于心血瘀阻,肺气壅滞及心肾阳衰、水气凌心的病人

望诊(望腰背部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类型

临床表现

意义

外形

四肢萎缩

四肢或某一肢体肌肉消瘦、萎缩,松软无力

气血亏虚,经络闭阻

肢体肿胀

血瘀:四肢肿胀,兼红肿疼痛

水肿:足跗肿胀,或兼全身浮肿

丝虫病:下肢肿胀,皮肤粗厚如橡皮

膝部肿大

鹤膝风:膝部肿大而胫骨消瘦,形如鹤膝;寒湿久留、气血亏虚。

热痹;外伤

小腿青筋

小腿青筋暴露,形似蚯蚓

寒湿内侵,络脉血瘀

下肢畸形

膝内翻(O型、X型腿);足内翻、外翻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动态

肢体痿废

肢体肌肉萎缩,筋脉弛缓,痿废不用

痿病;中风;腰脊外伤

四肢抽搐

四肢筋脉挛急与弛张间作,舒缩交替,动作有力

惊风,肝风内动

手足拘急

手足筋肉挛急不舒,屈伸不利

寒邪凝滞,气血亏虚

手足颤动

双手或下肢颤抖或振摇不定,不能自主

血虚,饮酒过度,动风之兆

手足蠕动

手足时时掣动,动作迟缓无力,类似虫之蠕行

脾胃气虚,阴虚动风

扬手掷足

热病之中,神志昏迷,手足躁动不宁

热扰心神

循衣摸床

撮空理线

重病神识不清,病人不自主地伸手抚摸衣被床沿,或伸手向空,手指时分时合

病重失神

望诊(望前阴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类型

临床表现

意义

阴肿

男性阴囊或女性阴户肿胀

水肿病;肝郁、受寒、湿热、气虚、久立远行;肝经湿热下注

阴缩

男性阴囊阴茎或女性阴户收缩,拘急疼痛

寒滞肝脉;外感热病,初入厥阴

阴疮

前阴部生疮,或有硬结破溃腐烂,时流脓水或血水,

肝经湿热下注,梅毒;癌肿

外阴湿疹

男子阴囊或女子大小阴唇起疹,瘙痒灼痛,湿润或有渗液,分别称为“肾(阴)囊风”、“女阴湿疹”

肝经湿热下注;阴虚血燥

睾丸异常

小儿睾丸过小或触碰不到

痄腮后遗症(睾丸萎缩)

阴挺

妇女阴户中有物突出如梨状

脾虚中气下陷

望诊(皮肤病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病证

临床表现

意义

斑疹

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色多青紫,隐隐稀少,出没无常,伴面白、肢凉、脉虚等。病因:脾不统血或阳虚寒凝气血

色多红紫,形似锦纹,先从胸腹出现,后延及四肢,伴高热、心烦、便秘等。病因:温病邪入营血

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麻疹、风疹、隐疹,温热病,外感风热或过敏,或热入营血

斑疹顺逆

顺:色红身热,先见于胸腹,后延及四肢,斑疹发后热退神清,是邪去正安。逆:布点稠密成团,色深红或紫暗,先见于四肢,后延及胸腹,壮热不退,神识不清,是邪气内陷。

病征

临床表现

意义

水疱

白碚bei

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根部肤色不变,内含浆液,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消失时有皮屑脱落

湿郁汗出不彻

水痘

呈椭圆形,顶满无脐,晶莹明亮,浆液稀薄,皮薄易破,大小不等,分批出现,常兼有轻度恶寒发热表现

儿科常见传染病

湿疹

周身皮肤出现红斑,迅速形成丘疹、水疱,破后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面

湿热蕴结,复感风邪

热气疮

针头到绿豆大小的水泡,常为一群或两三群,有痒或烧灼感,好发于口角唇缘,或眼睑外阴、包皮等处

高热病人,或常人。风热之毒阻于肺胃二经,湿热蕴蒸皮肤而发

疮疡

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未脓易消,已脓易溃,疮口易敛

阳证。湿热火毒蕴结,气血壅滞

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疼痛不已难消、难溃、难敛,溃后易伤筋骨

无头疽。阴证。气血亏虚、阴寒凝滞、寒痰凝滞

患部形小如粟,根深如钉,漫肿灼热,麻木疼痛多发于颜面和手足

竹木刺伤,感受疫毒、疠毒、火毒

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容易化服根浅、脓出即愈

暑湿阻于肌肤。外感火热毒邪,湿热蕴结

望诊(望呕吐物色质及临床意义)

色质

临床意义

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或呕吐清水痰涎;朝食暮吐

胃阳不足,寒邪犯胃,脾胃俱虚

呕吐物秽浊有酸臭味,喷射状呕吐

邪热犯胃,热扰神明

吐不消化、味酸腐的食物

伤食

呕吐黄绿苦水

肝胆郁热或湿热

吐血色暗红或紫暗有块,夹有食物残渣

胃有积热,肝火犯胃,胃腑血瘀

望诊(望小儿指纹的主证及临床意义)☆☆☆☆

表现

主证

意义

三关测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

邪气入络,邪浅病轻,可见于外感初起

指纹达于气关

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指纹达于命关

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指纹直达指端

(透关射甲)

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浮沉分表里

指纹浮而显露

外感表证

指纹沉隐不显

内伤里证

红紫辨寒热

指纹偏红

外感表证、寒证

邪正相争,气血趋向于表,指纹浮显

指纹紫红

里热证

里热炽盛,脉络扩张,气血壅滞

指纹青色

疼痛、惊风

痛则不通,或肝风内动,使脉络郁滞,气血不通

指纹淡白

脾虚、疳积

脾胃气虚,生化不足,气血不能充养脉络

指纹紫黑

血络郁闭,重危

邪气亢盛,心肺气衰,脉络瘀阻

淡滞定虚实

指纹浅淡纤细

虚证

气血不足,脉络不充

指纹浓滞增粗

实证

邪正相争,气血壅滞

刈麦

赞赏

长按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吗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hl/8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