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书单三联新知文库完整版上

 

爱生活,读好书,求新知。

三联书店,全称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它的前身是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年三店合并,正式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并入人民出版社,年恢复独立建制,年加入中国出版集团。在不同的时期,三联书店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其优良的历史传统和强烈的人文精神,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

三联书店创建八十年庆典海报。海报下方依次为“新知”、“读书”和“生活”三家老店的标识。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三联书店曾以“新知文库”的名义,出版过一批译介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图书。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20周年,再次推出新知文库,正是为了接续这一传统。

新版“新知文库”以生动的叙述形式介绍近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新的知识成果,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取新知,开阔视野,领悟和体会隐藏其中的理性精神和科学规律。

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知识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涉及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新发现、新探索和新成果层出不穷,并以同样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类的社会和生活。了解这种知识成果的内容,思考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固然是明了社会变迁趋势的必需,但更为重要的,乃是通过知识演进的背景和过程,领悟和体会隐藏其中的理性精神和科学规律。

三联书店图书编辑、“新知文库”负责人徐国强介绍,“新知文库”以“新兴话题、传奇故事和普遍感兴趣的专题史”为宗旨,基本上一个题材只选一本书。丛书包含了大量科技题材的内容,但也不乏社科题材,视角新颖独特、内容轻松有趣是这套丛书的最大特色。

“新知文库”拟选编一些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新知识及其如何被发现和传播的图书,陆续出版。希望读者能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取新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

到目前为止,新版“新知文库”共出版73册图书,下面就由小编整理介绍给大家。

《证据:历史上更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介绍了都灵的耶稣裹尸布、拿破仑·波拿巴的死亡、肯尼亚总统遇刺等一系列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著名疑案,对这些案件一直未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科学结论。其中一些至今仍然未能视为ending结案。作者列举了这些案件中各种相互矛盾的医学和科学证据,并揭示人们是如何使用或者错误使用这些证据并导致法院判决结果的。这些案件表明,在疑难案件的侦破方面,即使是更高效的刑事证据实验室和司法鉴定也可能无法做得使所有人完全满意。本书就像一本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一样充满悬念,吸引读者为断作出各处猜测。

《香料传奇:一部由诱惑衍生的历史》为澳大利亚人杰克·特纳撰写,以单论香料历史而言,此著可谓叙述甚详。作者从宗教对香料的崇拜,以及航海探险的发展,以故事兼及论述,令读者捧卷不觉夜深。从书中,我们也能获悉香料对欧洲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城市的净化意义。生姜、胡椒、桂皮、肉豆蔻……这些香料不仅仅是调味品,还有着匪夷所思的传奇历史:从哥伦布的环球远航,到近代的跨国贸易,从古代罗马皇帝的宝物礼单,到现今可口可乐的秘密配方,从庄严的教堂,到私密的卧房,香料发挥了神奇的巨大作用。通过本书中的离奇故事,展现给读者的是一部另类的世界史,一幅奇异的西方风俗的画卷。

《查理曼大帝的桌布:一部开胃的宴会史》筵席、宴会和盛大的晚餐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中一部分纯粹是为了欢娱,一部分是为政治服务,还有一些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本书是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从波斯到日本,从中国到墨西哥,从欧洲王室到南极探险家,从中世纪奢华铺张的宫廷宴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化宴会作品到朴素细致的日本茶席……作者讲述了宴会有趣的历史与其背后的故事。

《改变西方世界的26个字母》字母的早期构想从何处而来?它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极常见的罗马字母系统的?因为有了字母,西方文明才得以奠定基石。字母为整个西方世界的认同感提供了重要的要素:以色列人用字母定义他们的上帝、希腊人用字母记录神话、罗马人用字母展现力量;今天,透过网际网路,罗马字母俨然有主宰世界之势。本书作者以风趣清新的文笔首次对一次详细地探讨西方字母起源和发展,从埃及、希腊、罗马到俄罗斯、蒙古、西夏,乃至朝鲜,追寻字母足迹所到之处,展现出字母是如何从岩壁碑铭、陶瓷碎片上演进而来的,又是如何在与其它文化的竞争中占据了主流地位的,作者将种种考古发现、历史事件、神话故事与传说编织起来,侃侃而谈,并分析比较字母、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中文的书写特点。

《破解古埃及:一场激烈的智力竞争》年,拿破仑大举挥兵入侵埃及。这场军事行动虽以失败收场,却挖掘出刻有三种文体的罗赛塔石碑与大量考古资料,刺激了无数学者争相投入破解象形文字的研究。当石碑出土,每位学者都相信解读古埃及文的日子必定不远,然而这个千古之谜却拖到二十年后才由商博良解开。本书根据商博良的信件与日记,仔细重建他破解古埃及文的奋斗历程。在有如侦探小说般的叙述中,你不只可以发现学者为夺得头彩的互相倾轧、了解大革命后法国政局的诡谲不安,更可看到商博良如何在不断的挫败与竞争者的攻击中,成为第一位看懂古埃及文的现代人。正因得到了这把开启古埃及文明的钥匙,埃及学的发展得以突飞猛进,人类更能在茫然一千五百年后,重新认识这个古老的文明。

很多人都说狗是完美人性的化身。亨利·詹姆斯说他的狗“理智和优雅”;柏拉图则认为“狗具有哲学家的灵魂”。数个世纪以来,狗教会了人类很多东西,诸如忠诚和勇气,但时至今日,尽管有无数例证,人们仍对狗是否真正拥有我们所谓的“思想”而心存疑惑《狗智慧:它们在想什么?》将带你以狗眼去观察,以狗耳去聆听、甚至用狗鼻子去感知这个世界;为你分析狗的那些看似愚蠢、怪异和不理智的行为,抑或是它们偶尔展示出的让人咂舌的聪颖和创造力。

《狗故事:留在人类历史上的爪印》本书是斯坦利·科伦的又一部狗书,取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籍、报刊及信件。在这些精心收集的狗故事中,狗儿们都扮演了独特的角色。在本书中,你会看到,正是与一只伤狗的邂逅,使南丁格尔开始了她的救死扶伤生涯:一只叫做罗伯的大胖狗对作曲家瓦格纳一见钟情,最后竟尾随至其家中安营扎寨,陪伴他写出音乐史上不朽的作品;拿破仑一生对狗厌恶至极,而当他身处险境时,恰是一只勇敢的狗使他死里逃生……书中的狗儿品种各异,有凶猛的战犬,有温顺的哈巴狗,有巨大的纽芬兰犬,也有小巧的拉萨犬,就像书中它们各自不同的主人——皇帝、将军、作家、政客,还有野蛮的征服者……作者藉着一条由狗儿们串起的长线,将你带入人的历史中。读完本书,或许你也会赞同普鲁士弗里德里克大帝的一句话:“我见的人越多,就越喜欢我的狗。”

《血液的故事》以作者的个人生活为线索,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捕捉与血液相关的话题,逐步介绍了人类对血液一步步的认识。介绍了我们对血液的感受,大抵可分为两个极端:一是生命的依靠,有血缘的亲近与血脉相承受,身体里流淌着亲人的血,心心相连的温暖。一是恐惧,鲜血淋淋常给人凄惨的景象,使人毛骨悚然。在血液这个问题上,人类都有共同的感受,并不受文化制约。《血液的故事》引领我们沿着汩汩流动的血液,在科学、历史和神话中遨游;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你血液中原来有如此之多的奥秘。书中亦能看出作者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与其同性伴侣挑战HIV病毒的勇气。我们是在血泊中降生的,家庭的历史也蕴涵在血液中,我们的身体日复一日地被血液滋养着。平均有毫升血液沿着人体内总长为公里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流淌。

《君主制的历史》这部通俗的历史叙述篇幅不长,但它却涵盖了君主政体的缘起与兴衰、王权与民众及教廷的关联;皇室的缘由、王权之间的勾结与明争暗斗、君主权力的膨胀和式微以及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出现等内容。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翔实丰富的资料证明,君主制是早期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漫长而古老的统治形式,其初期的表现形式基本是一致的,它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共存关系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体制;它根植于宗教仪式、君主的神性本质及君权神授的理念。而由于种种外在的和内部的原因,特别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宗教背景的异同,若士重要政治人物及宗教人物的作用,该犏的理论在不同的国度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一政治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它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淡出历史舞台。

《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但这里所谓的历史是一种和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历史。我们大部分人不是自命为西班牙裔人就是中国人,不是白人就是黑人……也许我们和这种种分类都有点关系……有些人认为,一个族群的侵略性、宗教性和发明能力不可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一定是和遗传基因有关的。但遗传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并不是实情。不同族群之间的关系太密切了,他们只在很表面的地方有差别。基因研究还证实,所有人类都彼此相连,无论是强盛的汉人、在各地殖民的欧洲人、散布全球的犹太人,还是猎捕羚羊的布什人,全部都是同一人类家庭的成员。《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探索世界广大区域的基因故事,现代人类从起初出现到现在的历史,也追踪了语言的起源和分化,告诉我们人类如何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不同的种族和民族。

他们,不是被名望所累。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决定了他们的一生。读《隐疾:名人与人格障碍》深入了解他们。医学博士博尔温·班德洛告诉我们:如果戴安娜不是王妃,她也会是个抑郁、暴饮暴食、自我残害的购物狂;如果梦露没成为明星,她只是个流落在好莱坞街头的兼职妓女;不会幸福,而境遇只会更差。他们,不是被名望所累。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决定了他们的一生。读本书深入了解他们。

《逼近的瘟疫》这部像惊悚小说一般让人紧张的纪实作品中,作者以令信服的口吻告诉人们: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反观此书初版之后的十几年间,艾滋病已从在非洲和美国暴发,逐步漫延到全世界;一度被消灭的疟疾又在热带地区死灰复燃,杀伤力超过以往;具有抗药性的结核病菌卷土重来,以惊人的速度感染新的人群;SARS曾在几个月间肆虐了中国大地,吞噬了多少鲜活的生命;禽流感连续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不断传来死人的消息;事实说明,作者并不是在危言耸听。假如你热爱生活,珍惜健康,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毕竟,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命关天

《颜色的故事:调色板的自然史》故事讲述的是,维多利亚·芬利从小痴迷色彩,自童年时代就立志探究每一种颜色的起源与变迁。她在阅读大量有关色彩的书籍之后,不辞劳苦走访世界各地,寻取色彩的第一手资料,足迹遍及南美、澳大利亚、阿富汗、伊朗、印度等地,她甚至到过中国的敦煌和法门寺。沿途的发现常常让她大吃一惊:洋红原本出自南美洲仙人掌上的一种寄生虫——胭脂虫的鲜血,而昂贵的紫色则来自海蜗牛的眼泪!

《我不是杀人犯》讲的是一位22岁的青年因为车祸而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动,对他来说,身体已经成了灵魂的牢笼。于是,他靠这根手指与人沟通,强烈表达了希望安乐死的意愿。年9月,他的母亲帮助他实现了这个心愿,同时,一位职责本是帮助伤残人士恢复生存能力的医生参与了这一行动。《我不是杀人犯》详细记述了整个事件,同时也写出了他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诚实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就在于谎言是普世现象,从政坛精英到市井小民,从商界巨贾到谍海特工,它成为生活的潜在主线。保罗·埃克曼的这本《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一版再版,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教材。它告诉读者,人们是如何说谎,为何说谎,说谎时何有何表现;如何识破谎言,识破的可能性以及利弊;如何创造和增进识破谎言的机会。对于必须娴熟人际互动,了解嫌疑人性格特质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与警察而言,这是一本强化职能的教材;对于需要洞悉人心,长于沟通的心理医师、社会工作者与咨询专家而言,这是一本很好的人际互动宝典:对于极欲防止被骗的市井百姓而言,这更是一本可以减少上当机会,防范诈术的实用指南。

《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如果你对犯罪现场调查感兴趣的话,那么就看这本书吧。本书让你置身于真实的犯罪调查过程之中——八十多位破案专家为你解答从发现现场

  到法庭判决过程中的悬疑:

  如何复原犯罪现场?

  如何寻找尸体上的证据?

  DNA证据如何替受害人说话?

  什么使一个案件变成悬案?

  司法证据专家如何准备出庭作证?

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震惊,你可能会微笑,你可能会为书中那些调查人员的出色工作而喝彩,你不可能做的事情就是在看到一半的时候把它放在一边!

《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汽车如何从马拉的战车演进而来是什么促使人类开发了语言和书写方法,以及加密解密技术古代的烽火台怎样发展到互联网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出海远航,铺设了跨洲的铁轨战场上的经验教训如何使巫术转化成了21世纪的尖端医学……《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通过历史上真实的战争故事,向读者展现了充满技术的当今世界是如何进化而来的。由于贪婪和攻击的本性,人类无可避免总会发动战争。然而,战争的结果不仅仅是毁灭,还有毁灭之后的浴火重生。对享受着科技成果的大多数人来说,世界仿佛因为战争而变得美好了……

《口述:最早发现北美洲的中国移民》在这部别开生面的书中,解释了此移民区湮没无闻的原因,并以令人信服的考证,指出了北美原住民米克茂人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年盛夏,保罗·夏亚松在加拿大的布雷顿角岛发现了一条既宽阔又平整的古道。于是,他花费了整整两年时光,遍查历史档案和典籍,力图找到有关这条古道的记载。他以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考证相结合,推理出惊人的结论,即远在欧洲探险家卡伯特到达该岛之前,中国人已在那里建立了颇具规模的移民区。

《私密的神话:梦之解析》主要讲述了:我们凭科学和技术已经在有形物质世界缔造了出色的成绩,在探索意识与人格发展方面却才刚起步。科学家将逐步确认意识的神经医学根据,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处理自己的意识才是对人类和地球最有利的,这件要务是必须借梦的帮忙才办得成的。荣格的论点其实就是可供建构心理学这门科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它潜在的重要性不输于物理学之中的量子论。梦是我们“最后的莽原”,我们应该用保护雨林、臭氧层、鲸鱼的热忱来维护它。梦既是我们仅余的心灵活力的天然绿洲,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如果有人贬低它的价值,我们岂能甘休?

历史上国家作为战争手段曾多次使用生物武器:德军曾以炭疽菌和鼻疽菌毒杀敌对国的驮畜;日本的细菌部队曾在中国的土地上散播鼠疫和霍乱;现代的恐怖主义分子也利用生物武器制造混乱,炭疽菌信件重新点燃人们对人造瘟疫的恐慌。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生物武器的威力堪与核武器相比,然而其研制和使用却比核武器更加简便和随意。《生物武器:从国家赞助的研制计划到当代生物恐怖活动》揭秘各个大国鲜为人知的生物武器研究的历史,论述如何有效地阻止这类武器的使用以及限制生物武器扩散的途径。

《疯狂实验史》是一本以轻松的笔调讲述的科学实验史,这些实验有喜有悲。有的实验者因此断送了婚姻,结束了科学研究生涯;有的实验尽管从来没有进行过,却引来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有的实验令人作呕,有的实验堪称恐怖,有的实验具奇幻色彩,有的实验引发了社会伦理问题。不管怎样,疯狂本身不是目的,它只不过说明了人类的求知欲。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世界的愿望。

《智商测试:一段闪光的历史,一个失色的点子》首次讲述了智商测试的历史由来及其原理方法,介绍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情况,剖析了智商测试的真面目,探讨了它是如何渗透到整个人类世界的。《智商测试:一段闪光的历史,一个失色的点子》没有充斥着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也没有针对各种数据的冗长解析,书中只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智商测试自诞生以来,始终争议不断:它测试的是”智力”?是综合心理能力?或者像埃德温·波林(EdwinBoring)所说的那样,纯粹是“做智商测试的能力”?其实就某种意义而言,我们的各种升学考试又何尝不是一种智商测试。对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人才评判,颇具有启迪意义。

《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希特勒与"林茨特别任务"》是一部另类的艺术史,它不只是告诉读者希特勒的“林茨特别任务”是如何的黑暗和罪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战时艺术品流通的链条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其中独裁领袖、下属执行机构、艺术史学者、画商、艺术中介入、艺术品原物主等在各个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背后的原因。可以说,多数艺术品的来源并非主动盗抢:第三帝国的臣民踊跃捐献,但却因为达不到要求而被拒收;犹太收藏人为了自保,主动卖画并为这项任务积极工作;欧洲各国的艺术品商人为了大价钱争相卖画给德国,甚至为了战后交易作废以便回收艺术品而拒开发票……今天来看这段历史,没有任何一方能置身事外,连站在道德立场的同盟国在战后处理艺术品的归还工作时,也没能抵挡住诱惑,他们无不在公、在私地用尽手段,从特别任务的收藏中捞取好处,土耳其甚至还冒认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文物。德国历史学家罗尔利用一份财产目录,首次精确地分析了希特勒及其代理人的收藏计划。一份遗物清单显示,件收藏品在年后不翼而飞,本书所附的图片就是它们最后的身影。

《茶:嗜好、开拓与帝国》是一位种茶的行家的大作,讲述茶的历史和神奇故事,漫谈制茶的工艺、茶的种类和等级,介绍世界各大茶叶品牌,还有茶园里的生活。我们可能想不到,这小小的茶,既是使人神清气爽的法宝,又是令人成瘾丧失英雄气概的毒药;曾产生中国优雅的茶文化,又引发暴行和残酷的竞争;开通了东西方的交流,又带来走私和掠夺……

《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全球具传奇的真人实境实验,了解人性最需要看的经典著作。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实验中,通过专门测试挑选了征募来的受试者,即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这些人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接着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实验一开始,受试者便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情况演变得过度逼真,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经变成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轻易让一个人性情大变,原定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终止。年,津巴多教授首度撰书详述其事,并结合从该实验到伊拉克监狱虐囚案三十多年来的社会现象,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彻解释“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为什么优秀的美国女兵会对伊拉克战俘做出虐囚的性游戏?为什么护士明知医生处方超剂量,却仍遵从指示开药?为什么上司只是暗示和默许,属下却惟命是从和变本加厉?在日常生活中种种社会角色剧本的规范与约束下,我们是否会像上帝最爱的天使路西法一样,不知不觉地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之事,从而堕落成魔鬼撒旦。善恶的界限在哪里,人性的脆弱超乎你的想象!

《阿司匹林传奇》全球每年要消耗阿司匹林两千亿片以上。它的适用范围,从最初的治疗头疼脑热、风湿痛,逐步扩大到预防心肌梗死、中风和一部分癌症,以及防治老年性痴呆和牙周疾病。《阿司匹林传奇》对阿司匹林起伏跌宕的历史,从古代埃及这一起始点谈起,一直到医学进入21世纪,其中又以19世纪末的工业开发、8年的流感大爆发,以及以拜耳公司为代表的大医药公司的强力发展为主线。读者在书中会接触到印地安纳琼斯式的美国冒险人物、英国小镇的基督教牧师、被驱赶出历史的犹太裔科学家、澳大利亚药剂师和新西兰的广告圣手等诸多人物:更能听到几桩深刻揭示出医药与市场紧密关联的故事——拜耳公司及其专利,为推介阿司匹林而在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南美多个国家进行的商业大战,这一药品在“第三帝国”时期的法本公司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医药界重组支离破碎的阿司匹林市场的努力。

《美味欺诈:食品造假与打假的历史》揭示的是一个充斥着卑鄙与贪婪的黑色故事,通过造假历史、食品政策、烹饪揭秘等内容的有趣混搭,比·威尔逊向我们展示了造假的各种险恶手段、助长奸商涌现的风气、科学蒙骗与科学监查之间的激烈对抗、为建立值得信赖的食品标准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歌颂了那些食品侦探、打假英雄,他们调查厨房里的黑幕,用毕生的精力告诉人们,他们吃下去的究竟是什么。故事生动有趣,意味直指人心。作为工业化城市中流行的顽症,食品造假在英美两国也曾风行一时。彼时彼地的人们,同样也是苦不堪言。两国如何应对、情况如何好转,不仅值得借鉴,更可引人深思。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的出版引起英国人自己的大辩论,有人认为它泄露了太多英国人的秘密,也有人认为它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英国人行事风格背后的潜规则。不过所有人都一致同意,这本书实在是太有趣了。“老实说,我真弄不懂,人类学家想要研究那些带有古怪观念、神秘习俗的陌生部族文化,为何非要冒着得痢疾、疟疾的危险,大老远地跑到偏远地方,而最古怪、最叫人费解的部族明明近在眼前嘛。”为什么英国人一见面总是在谈天气,英国酒吧要有多种游戏器具?为什么英国人似乎都有社交拘泥症,而英国足球流氓却一反常态?《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作者将这些带有民族性的怪癖和性情放在人类学的显微镜下,从中发现了奇异而迷人的文化,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不成文规矩和透着神秘感的行为规范。

《战争的文化》战争历来是人类津津乐道的话题。战斗本身就是巨大的,甚至是获得的快乐源泉。人类从这种快乐和诱惑中形成了一整套有关战争的文化——从部落勇士出战时涂在脸上和身上的颜料到今天的迷彩服,从凯撒的红斗篷到麦克阿瑟的烟斗,从古希腊的盾牌图案到现代战斗机的机头装饰,从大约公元年发明的兵棋到计算机时代的空战模拟器。自人类文明起源时,战争文化就具有其特有的传统、法律、仪式、音乐、绘画、文学和纪念性建筑。古往今来,人类对战争文化通常是高度崇尚的。但在今天的发达国家却不是这样,有人嘲弄之,也有人斥之为“军国主义”。在这部震撼人心的发轫之作中,你将看到这样的观念何等错误,甚至何等危险。不以某些人的愿望为转移的是,今天的男男女女,正如历史上任何时代一样,依然痴迷于战争。一支军队如果疏远了战争文化,不仅注定要打败仗,而且势必土崩瓦解。

《大背叛:科学中的欺诈》清晰地回顾了科学不端行为的经典事件和近年来的案例,并试图找出每件事情的真相。一位女学者因为质疑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论文,而在学术界无法立足。但最后的调查表明,她——玛戈特·奥图尔是维护科学诚信的女英雄。此案引起了从事科学史研究的作者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缺陷的存在为人们理解被其扰乱的进程提供了途径。正如17世纪英国解剖学家威廉·哈特分析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时,是在一些有相关缺陷的动物或人身上得到重要观察结果的。科学欺诈和一些相关不端行为,无疑也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缺陷,因此,作者撰写本书的预设命题就是,仔细剖析科学欺诈和不端行为的本质,揭开科学研究和科学家工作的“心血管运动之谜”。

《多重宇宙:一个世界太少了?》哥白尼推翻了长达两千年的宇宙观,而今天,科学家们已经在策划令哥白尼革命相形见绌的颠覆之举:我们的宇宙只是无数宇宙中的一个,我们每个人在其他宇宙中都有一个貌合神似者!策划这场革命的都是严谨的科学家、理论物理学的领路精英。本书实况报道了这场科学革命。在第一部分中(第一至第七章),我们重温了了哥白尼革命、原始大爆炸这个现代版创世纪以及今天宇宙学支离破碎的世界观并与多重宇宙初次相识。第二部分(第八至第十四章)则探究了为什么多重宇宙的理论在专家中如此受青睐,并开始寻找我们在平行宇宙中的貌合神似者——其实,物理学家们早已未雨绸缪地算出了在多远的距离可以遇到离我们最近的貌合神似者。我们陪同天文学家去寻找有智能的生命,并启发对世界公式越来越绝望的求索。我们还追问了多重宇宙中生命的意义以及上帝的位置。

《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以现代医学的四大领域(传染病、癌症、心脏病、心理疾病)为经,以医学中的偶然发现为纬,介绍20世纪以来医学领域由于误打误撞而带来的一些重大发现。一些今天家喻户晓并且挽救着亿万生命的药品和医术,如抗生素、X光、抗抑郁药、化疗药物、子宫颈涂片检查以及基因、干细胞等,它们的发现都是人们进行其他研究时意外的收获。在科学界,偶然的幸运发现往往得不到好名声,因为这类意外的发现似乎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仅仅是运气问题。因此在正式发表的科学论文和著作中,成功者往往有意无意地略去偶然的因素,把研究和发现说成有目标、有计划的行为。但是,本书作者黙顿·迈耶斯认为,偶然事件每天都在发生,要抓住偶然出现的现象而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需要非凡的科学敏感性和卓越的智慧。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头脑,从这一点上说,所谓偶然的幸运发现不仅仅是机遇使然。

我们正在进入一种新的、全球性的过度监视状态。这很可能会彻底颠覆我们对隐私的理解。当我们在工作和娱乐方面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时候,我们的电子活动会留下可以用来追踪我们一举一动的数字脚印。在我们的汽车、电话甚至咖啡机中都可能隐藏着可以进行无线通讯的微型计算芯片。它们可以成为微型证人,并构成强大的监视网络,而这一网络的行为可能会非常复杂,具有智能和侵略性。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它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侵犯了我们的隐私?这些智能网络是否会被政府、罪犯或恐怖分子用来侵犯隐私或者实施犯罪?我们是否值得为获得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牺牲我们的隐私?《咖啡机中的间谍:个人隐私的终结》真实地揭示了从监视摄像头到博客的各种新技术在多大程度上侵犯了我们的隐私,并探讨了我们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才能够防止我们的隐私在数字时代的终结。

《洞穴奇案》五名洞穴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决定抽签吃掉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莫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恰好选中了威特莫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判处绞刑。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五封判决书依据相同的事实和法律,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一著名公案是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话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他们真的有罪吗?请看十四位法官的判决。这些判决书,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看如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养。

《权力的餐桌:从古希腊宴会到爱丽舍宫》权力与胃口相关,食量大意味着统治力强?通过餐桌和宴会,可以保持属下的对立和竞争从而维持均衡?没有免费的午餐,白吃白喝后一定要履行责任?一个民族的命运取决于它怎么吃饭?国家领导人吃的能力预示着他治理国家的能力?餐桌上,就连一块桌布都有特别的意义?……从远古时代的希腊宴会,到路易十四的“至上餐桌”,到十九世纪的共和国宴会,到如今爱丽舍宫的第五共和国的晚宴,本书为读者细述了餐桌与权力的漫长历史。你会发现,“菜”不仅仅是菜,还可以被赋予民族性和意识形态,成为文化武器,“吃”也不是个人的事儿,因为在吃的“规矩”和“意义”背后,总有需要达成的目的。随着作者让-马克-阿尔贝的娓娓道来,我们可以了解这权力的餐桌和餐桌上的权力之间的关系,在欧洲,餐桌艺术是如何成为一种统治艺术的。

汞、砷、锑、铅、铊,这些元素周期表上的呆板符号,矛盾而奇特的牵系着古往今来的历史:科学的进步和环境的污染,、奢华的享受和帝国的毁灭、壮体的良药和谋杀的工具,以及离奇死亡的伟人和狡猾邪恶的投毒者……《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所写都是真实的事件,因此它才令人警醒和深思。其实这些元素离你都不远,饮食、吸烟、化妆、染发、装修、尾气,你几乎每天都面临着重金属超标的风险。本书描述了人类发现、开采和利用如上这些元素的历史,以及他们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和污染,解释了这些元素被人体摄入后的发病机理、症状,以及解毒方法等,还特别穿插了历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神秘疾病、离奇死亡和一些至今仍有争议的谋杀案件,这使本书像小说一样饶有趣味。

《神衹、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是一本有关考古学的经典畅销书,作者追寻着伟大学者和冒险家的足迹,从欧洲来到中东,又转至中美洲。当施里曼发现特洛伊、卡特开启图坦卡蒙传奇般的墓室、科尔德维挖出巴比伦城、以及商博良破译埃及象形文字时,读者们宛如身临其境,亲历这些湮没已久的世界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作者马克·贝内克博士从刑侦科学的角度,为读者带来了精彩的破案故事。比如,一小片断木如何帮助警方破获悬而未决的儿童绑架案?而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正是以此案为原型写作的。还有,如何通过花粉的甄别来判定一堆枯骨的死亡原因?可怕的“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到底是谁?保罗和卡拉的罪案,是警方的耻辱还是不完善的刑侦科学系统的遗憾?在《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中,马克·贝内克向读者展现了罪案现场,引领读者和刑侦科学家一起探寻谋杀的手段,并试图了解罪犯的生活背景和内心状态对犯罪行为的影响。随着罪案的展开,贝内克还尝试着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刑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破解罪案的作用。

《为什么不杀光?种族大屠杀的反思》的两位作者丹尼尔·希罗和克拉克·麦考利,一位是社会学家,一位是心理学家,他们探讨了这些屠杀者的理论依据,因为即便到了今天,仍然有人认为消灭身陷政治、文化、族裔敌对之中的平民,成千上万地予以杀害,是理直气壮的。这种思维背后潜伏着怎样的阴暗冲动?作者认为,屠杀的四种主要动机是便利、报复、单纯的恐惧、担心污染。诉诸心理情绪则有恐惧、愤怒、仇恨、爱(族裔净化时对本族过度的爱)、羞耻、屈辱和厌恶等。族群之间的差异,是民族身份的核心,却能被民粹领袖利用,把对方妖魔化及非人化,潜藏在人们心中的恐惧、不安及焦虑被搅动,恐怖和血腥随之而来。如作者所言,要避免悲剧重演,所有人均要拆除隔开他人的栅栏,并学懂欣赏每个生命的独有美丽。为什么不杀光?因为“他们”与“我们”一样,也是人。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欧洲仅次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传说,瓦格纳据此创作了三幕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该剧也是瓦格纳本人和马蒂尔德的恋情写照。剧中男女主人公借助一种魔汤坠入了爱欲之河。一听到催欲药这个词,人们就会窃笑,但内心却同时会升腾起一种隐秘的渴望。几乎所有的时代和文明都存在着一种神奇的物品:促进和提升性爱欢愉的秘方、魔汤和法术。它们是各民族诗人赞颂的对象,其功效被当作奇迹广为流传。然而大自然的某些物质,到底是如何获得催欲药的美誉的呢?《伊索尔德的魔汤:春药的文化史》作者对各文明地域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比较。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催欲药大都是古老宗教和族群奉为仙草的植物及其制品。在中东,鸦片是神圣的狂欢用品和性活动的补品,而希腊人则把葡萄酒奉为他们放肆狂欢的圣物,他们还认定,女巫们把颠茄类植物当成了打开性欲星际旅行之门的神品……

未完待续

谢谢阅读

图书介绍来自书中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责任编辑:雷志伟

我们阅读更多

瑶湖读史(jxnuhistory)

投稿邮箱:jxnuhistory

.







































白癜风怎么治好得快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dzz/7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