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精彩的病例,不要错过奥!
来源
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
他山之石
ERCP是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典范代表。年美国医生应用十二指肠镜首次插管成功标志着ERCP的开始,之后ERBD、EST及ENBD等技术分别由德国、日本等专家完成,ERCP系列诊疗技术逐步完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于忠麟、鲁焕章教授开始引进ERCP相关治疗技术,历经40余年发展,我国的ERCP操作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外。由于ERCP技术已经基本发展完善,近10年来ERCP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似乎进入了发展的瓶颈。近年spyglass的出现是一个亮点,其可在直视下进行胆胰管内活检甚至碎石治疗,突破了原内镜治疗的盲区,ERCP又焕发了新的可能。
最近,医院肝胆内镜外科的张锎主任发布了一例ERCP联合spyglass一次取净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的病例,ERCP之后不再需要腹腔镜胆囊切除。该病例引起行业内广泛讨论和好评,有人戏称为真正的notes“保胆取石”术。下面略一简介:
患者重症胆管炎急症入院,造影发现胆总管中段嵌顿结石,下段相对狭窄,无法取石,直接ENBD后病情缓解。
术后4天取石。碎石器无法套取胆总管结石,更换spyglass+激光,顺利碎石后取净。同时可见胆囊管嵌顿结石。
spyglass直视下导丝进入胆囊,进入胆囊内观察,并冲洗出大量脓液。再胆囊管取石,术后胆囊内放置鼻胆管。
讨论
ERCP技术经多年发展,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行业内无二议。作为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脏器,胆囊一旦出现结石并继发胆囊炎,标准治疗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首推ERCP取石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近几年来部分外科医师提出保胆取石治疗,争议很大。矛盾焦点在于如何保胆、保胆后复发率及复发机制的讨论。胆囊的切与不切一直是个纠结的命题。
本病例提供了一个除术中胆道镜保胆取石、十二指肠入路胆囊穿刺覆膜支架取石、内镜直肠入路保胆取石之外的新型保胆取石尝试(后两种为新近的临床探索,业界争论纷纭),为部分拒绝开刀或腹腔镜手术及不能耐受上述手术的人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该术式要求操作者有较高的ERCP技巧,需要spyglass辅助,难度较大。适应证及手术操作细节还需在更多的病例中探索。
专家简介
张锎,男,医院肝胆内镜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内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消化介入分会胆胰学组副组长;济南医学会普外分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肝胆外科专业20余年,专注于胆胰疾病内镜微创诊疗工作,擅长ERCP相关技术,已完成ERCP过万例。对于各种复杂、疑难等胆道、胰腺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经验丰富。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zz/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