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某种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而产生的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感染。一般以急性起病、寒战高热、白细胞显着增加等严重毒血症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一般在(10~3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呈核左移,常有中毒颗粒。但在年老体弱、机体反应性较差者及少数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者,白细胞可正常或偏低,但中性粒细胞仍增高。中性粒细胞的四唑氮蓝试验常呈阳性,而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时呈阴性,有助于鉴别。
2.病原学检查 血、骨髓培养:血培养有致病菌生长是确定败血症的重要依据,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其阳性结果意义与血培养相同。其它体液如胸水、脑脊液、尿液、脓液培养所获细菌与血培养结果相同时,更具有诊断意义。但目前,败血症病人的培养阳性率只有40%~60%。
为了获得最高的阳性结果,应注意:①连续多次血培养。因为菌血症很大部分是短暂的,只有多次采血,才能提高血细菌培养阳性率。②动脉血培养,若静脉血反复细菌培养阴性时,可采集动脉血进行细菌培养。③集菌法细菌培养,应用微孔滤膜集菌法进行细菌培养,既可去除血液中的抗菌药物和抗体物质,又可提高细菌浓度,有利于细菌生长。④采血时机:尽量争取在应用抗菌药之前及寒颤高热时采血。已用抗菌药应在培养基中加入硫酸镁、β-内酰胺酶。⑤采血量:是影响培养阳性率的重要因素,每次采血量最低不得少于3ml,以5~10ml为宜。⑥特种细菌培养:若反复血培养阴性应考虑进行特种细菌培养;如厌氧培养以及l型细菌培养,前者约占所有败血症的10%左右。l型菌是细菌胞壁的缺陷型,只有在高渗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良好。
3.血清学试验 ①鲎试验可测定血液及其它体液中的内毒素,有助于判断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但不能鉴别何种革兰阴性杆菌,并可出现假阳性。②自身菌血清凝集试验:以病人血培养获得的细菌作为抗原检测该病人血清中的凝集抗体。对血培养有条件致病菌生长时,判断是否为病原学有参考意义。
4.线摄片可用于判断金葡菌肺炎、骨髓炎与化脓性关节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zz/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