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炁穴,浑融神炁,别再一知半解,告诉你

 

如何理解“昔日遇师传口诀,又教凝神入炁穴”的?现今很多丹功文章提及内丹术的下手功夫时都说,“聚双目神光朗照下丹田”,却与“凝神入”三字有些不符。而且亦有文章写道“炁穴”并非下丹田。

您认为“炁穴”的真正位置在哪里?如何才能真正的“凝神入炁穴”呢?

作为下手之法,“只教凝神入炁穴”确为正法真诀。不过它仍显“大概”了一些。具体口诀应当是“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心息相依,归根炁穴”。通常气功术语上所说的“意守丹田”,必须以此作为标准方为得法。否则,不是一知半解,便是以讹传讹,再不就是有意诳人。

在下手之时,我们二目集中,默默下照,观视鼻准,继而微闭双目--做出这种有利凝神的导引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往往有些丹经文章于此下手阶段提出一些“近观内照”、“聚双目神光下照丹田”的口诀,而不加提示和说明,使学者最易在这里出差错。实际上,所谓“返观内照”就是“凝神”。

我们平时睁着眼向外看事物,这是神的外用外耗。如同手电筒电源打开,电光向外照射。我们把两眼闭上,就如同手电筒电源关闭,神则内聚内存。神的内聚内存就是“返观内照”。眼目的根窍在心,其动为神。眼目一闭,神归于心。心不动则神凝。神凝,息定,气和。如此心息相依,自然会归根炁穴。

而如果在下手时我们真要“聚二目之神光朗照下丹田”,即真正来一番“近观内照”,我可以断然决定其有两种后果:一是心不得静,识神不能退位,难达凝神的真正效果;二是如此“朗照”、“返观”下去,十个八个会头疼脑胀,弄出毛病是无疑的事。为什么?因为这不仅没有能够凝神,反而是更集中的耗神。

再说,初步练功的人,体内不能虚空,所谓“双目神光朗照下丹田”,根本不可能由体内“下照”,只能是目光由面前体外照。

这样虽然闭着眼,而耗神之情况与睁开眼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下手之时,用“凝神”最为准确,用“朗照”则容易出错。

下丹田与用穴在本派的概念中是一致的。不过在意思上,炁穴是个大范围,丹田是这个大范围的内核而已。但这都是名相,反过来理解也可以。一般而言,心息相依的最后归根处就是炁穴,先天一气萌发处就是丹田。丹田气的旺盛形成的鼓荡“根据地”就是炁穴。

在下手的最初,把“意守丹田”作为凝神的起步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一直保持“意守”“朗照”那就错了。那就是把心与肾、神与精、火与水一直处在对立的两面。所以“凝神入炁穴”无疑是对的,“入”是合二归一。

要做到“凝神”而能“人炁穴”,关键在于心息相依。心总能够相依,就能息息往根上归。开始归根只是归于自然。有此自然,步步就会向纵深发展,“根”的层次不断递进,先是肺,后人肾。一旦归根到极至,外边的口鼻呼吸会骤然断绝,胎息就会出现。这胎息生发之处便是炁穴。胎息能动,说明神已入炁穴。

丹经上标出个“丹田”、“炁穴”的位置,只是让练功者有个大体的依据。若在功态下想用什么观测手段寻找这个准确位置,那就大错。唯有我这里介绍的炁饭穴法最为便当,最为保险。可供学者去验证认定,决非虚言。

点击下图可以在微店限量结缘道长亲自制作九蒸九晒黄精芝麻丸或者纯芝麻丸道家研究院IDvdaoism福生無量天尊

*“面不仰卧,腿不张胯”,祖师爷这三句话,让你受益终身!

*祖先留在中国人身上的三大印记,每个炎黄子孙都有!

*当你“六神不安”的时候,是家宅里哪位神灵出现了问题?

*同样住山上,同样是吃素,为何道士大多是瘦子,而和尚却是胖子?

*人死后去阴间的全过程,幡然醒悟,自古人生最忌满,知足才能度余生!

*看到银行门口都摆着狮子,而不是老虎,你知道为什么么?

德生道人

修行交流添加道长私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zz/10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