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陕西科普,作者小科
陕西科普
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使公众享受便捷、趣味、丰富的科普大餐。
口臭
就是说话、呼吸时出现的
令人比较“尴尬”的气味
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
特别是在近距离沟通的时候
别提有多尴尬了
据统计,全球有10%-65%的人患有口臭,口臭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7.5%。
如何自己检测自己有没有口臭?
借助棉签
用棉签的头伸进嘴里搅一搅,然后呆个十几秒钟再拿出来。
如果闻起来非常臭的话,那就说明你自己有口臭了。
棉签是比较常见的物品,因此这个方法很是便捷。
朝手掌哈气
将两只手呈捧的姿势,往手掌里哈上几口气,然后迅速将两手捂到鼻子上闻。
如果闻起来比较臭的话,那就说明自己有口臭了。
这是一项不借助任何工具就可以检测的方式,又准确又便捷。
借助毛巾的帮助
借助毛巾来检测自己是否口臭,这和第二个方法其实是一个原理。
找一块毛巾,然后迅速的往毛巾上哈几口气或者是吐两口唾沫。
之后迅速的用鼻子去闻,如果闻起来臭就说明自己有口臭了。
闻自己的唾液
往手臂上唾了一口唾沫,带唾沫半干不干时,然后去拿鼻子闻一下。
如果有臭味,那就逃离不了口臭的命运了。
观察口腔状况
有口臭,那么舌头上就会有比较黄比较厚的舌苔,牙齿也会变得很脏或者是很黄。
出现以上这种情况,就难逃口臭的困扰了。
为什么会口臭呢?
口臭主要分生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
日常生活中偶尔出现口臭大多属于生理性口臭,多是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的。
饮食习惯
饮酒、抽烟、喝咖啡以及经常吃大蒜、洋葱、韭菜等辛辣刺激食物,或着嗜好臭豆腐、臭鸡蛋等具有臭味食物的人,容易发生口臭。
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果蔬等摄入太少的,还没来得及消化就睡觉等行为,也很容易导致口臭。
唾液分泌少
心理压力过大、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以及睡觉时,舌头和口腔的肌肉运动量变小,唾液分泌减少,导致口腔中容易出现异味。
还有服用使唾液分泌减少的药物,如某些镇静药、降血压药、阿托品类药、利尿药以及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等,易导致口臭。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异味长期不消散的大多是病理性口臭,此时要引起重视。
不同气味口臭预示着不同疾病
臭鸡蛋味
80%~90%的口臭,都是由口腔疾病引起的。
如有的人牙齿上堆积了大量菌斑、软垢、牙结石,还有人患有牙龈炎、牙周病、龋病等口腔内疾病等,容易滋生细菌。
尤其是厌氧菌,其分解产生出了硫化物,发出腐败的味道,而产生口臭。
腥臭味
多见上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等,当患有各种鼻部疾病时,鼻腔的脓液分泌物向后流入鼻咽部,即发生“鼻漏”。
这些鼻腔的脓液分泌物在鼻咽部累积时间过长,其中的细菌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由此引发口臭。
酸臭味
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伴有口臭。
另外,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口臭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
其他气味
糖尿病患者、酮酸中毒或过度减肥的人群可呼出“烂苹果气味”;
肾功能下降或尿毒症患者呼出“氨味”。
另外,白血病、维生素缺乏、重金属中毒等疾病均可引起的口臭。
因此想要防止口臭,首先要寻找发生口臭的原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5招简单改善口臭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意味着最好每8—10个小时就刷牙一次,同时也要刷舌苔。
平时也要经常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残留物,避免残留在牙缝和牙龈中的食物和细菌分解产生口腔异味。
常备漱口水
可以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漱口水,可以抑制或杀死致臭菌。
不过这种漱口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能长期使用。
多喝水或茶
多喝水有助于唾液腺分泌更多的口水,而且喝水也对口腔有冲洗作用。
也可以喝些茶,因为茶多酚可以抑制致臭细菌的生长和产臭能力,而且茶香会冲淡一部分口臭的气味。
戒烟酒、少喝咖啡
尽量戒烟酒,少喝咖啡,避免吃大蒜、韭菜等容易产生异味的食物;
少吃剌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要多吃青菜。
定期看牙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及每年(或者每半年)洗牙一次。
如果坚持以上做法,仍无法解决口臭问题,就要考虑是否为病理性口臭了。
应尽快对症就医,千万别把小问题拖成大病。
○End●
原标题:《口臭居然分这么多口味?臭鸡蛋味、腥臭味、酸臭味、烂苹果味……看看你属于哪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zlyy/1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