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1月7日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按照民间的说法,从这一天开始,“北风吹、气温低、雪花飘”的景象就会陆续上演。寒冷的冬天,对全身器官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有些器官特别怕冷,甚至因此患病。权威专家教你为“七大最怕过冬的器官”做好保暖工作,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天。
本文受访专家:
姜良铎北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医院心内科主任
王文中国医学科医院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郭军中医院男科主任
陆一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研究室
看点
01
养护:七大器官最怕冻
寒潮来袭,气温降低,你的身体真的准备好了吗?下面的健康指导帮你给器官做好“御寒”。
血管:遇冷收缩易变脆
血管就像一个橡皮水管,每到天冷时,橡胶就会变脆,如果水压增大,就容易裂开,血管也是如此。寒冷刺激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
陈韵岱教授说:“气候变化时,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本身就比年轻人差,所以出现脑出血等意外的几率更高。”
美国心脏学会年会研究人员提醒,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1、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2、晚上早点睡。熬夜时,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
3、吃点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心脏:最怕温差大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电机,到了冬天,为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这也使得冬天成为心脏的“多事之秋”。
王文教授说,“在寒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映比较迟缓,时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更严重的时候,冠脉痉挛还会引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1、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
2、出时要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3、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
肺:早晨雾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此时要格外要注意养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1、积极补充水分有助于养肺。大量饮水,也可以从呼吸道“摄取”水分。比如,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从杯口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可做1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2、秋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过量吸入会对肺造成很大的损伤。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阳光明媚雾气散去再锻炼。
胃:冬季代谢会变慢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时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天气变冷,胃本身也会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的负担。
冬季要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让胃可以劳逸结合。
鼻子:防止病菌从鼻入
鼻子是人体整个呼吸系统的“窗户”和“换气孔”。
宋海涛表示,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此外,冬天也是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让许多老病号苦不堪言。
1、每天坚持按摩鼻翼。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晨起、晚睡前各一次,增加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2、睡前用温淡盐水清洗鼻腔,防止鼻黏膜干燥,滋润、清洁双重功效。
3、在空气质量较差的雾天,或从温度较高的室内外出时,戴上口罩。
耳朵:抗冻能力最差
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到了冬天格外怕冷。鼻子可以呼吸换气,脚有鞋袜保护,手可以带上手套或插进口袋保暖,唯有耳朵经常暴露在外。
但是,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冬天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会有“冻得头疼”的感觉。因此,给耳朵做好防冻工作也格外重要。
1、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外出时带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2、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热物敷贴,这样会导致症状加重。
前列腺:也会得“感冒”
前列腺是男性的“娇嫩”器官,受凉是诱发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
郭军表示,前列腺中有丰富的肾上腺能受体,受凉时极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腺体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慢性充血;同时使尿道内压增加,容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尿无力、会阴部及小腹疼痛不适等症状。
1、注意小腹部及后腰部的保暖。适当的温热可使前列腺局部肌肉松弛,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减少前列腺出口的阻力,使得前列腺液的排泄不受阻碍,因而缓解了前列腺的水肿与充血。
2、吃一些对前列腺有益处的食物,比如白瓜子、西红柿、苹果等。
3、及时排尿,不要憋着,平常多喝水,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还可稀释尿液,冲刷尿道,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形成。
看点
02
起居:早睡晚起勤喝水
早睡晚起
姜良铎表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早睡可以保存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以补阳气。
护好五大部位
脖子、肩膀、腰部、膝盖、脚,寒冷的天气会连累这5个脆弱部位,引发颈椎、腰背、膝关节疼痛。双脚距离心脏最远,供血最差,所以也更容易受凉,引起感冒等。
越冷越要多喝水
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更应补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点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看点
03
饮食:3个“三”进补法
三个肉
1、羊肉——温胃御寒
羊肉性温热可温胃御寒,尤其适合在立冬之后食用,脂肪与胆固醇的含量也要比猪肉和牛肉少得多,是冬季具有进补和防寒双重效果的最佳美味。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
2、鸽肉——壮体补肾
俗语说“一鸽胜九鸡”,鸽子肉的营养一直为人们认可,有壮体补肾、健脑补神、降低血压、调整血糖、养颜美容等功效,且易于消化,非常适合立冬之后食用。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喝碗护肝补肾、益气补血的鸽子肉汤,可使人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3、鱼肉——益智健脑
冬季虽然是进补的好季节,但并是每个人都适宜吃太燥的肉类,而营养丰富,脂肪含量极低的鱼肉就非常适合立冬之后进补食用。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其次,鱼肉具有益智、健脑等作用。
三蔬菜
1、芹菜——降压、祛痰
中医认为,芹菜性凉,平肝健胃,味甘辛无毒,多食,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降血压作用。
2、莴笋——有助消化
莴笋中含的钾是钠的27倍,而且含有的维生素还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3、菜花——补维生素
每克新鲜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饮食所需的维生素A75%以上。其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突出,每克可达80毫克,比我们冬天常见的大白菜、黄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两倍。
三阿胶膳食
1、阿胶乌鸡汤
材料:阿胶31.25g,乌鸡一只,枸杞15g,小茴香、白芷、桂皮少许,香叶4片,料酒30ml,葱姜适量,八角3粒,菜籽油适量。
做法:
在炒锅内加入菜籽油,待油热后,加入桂皮、白芷、八角、香叶、小茴香、葱、姜,翻炒出香味。加入乌鸡和料酒,翻炒至鸡肉泛白。
加入适量水,以没过鸡肉为宜。
待沸腾后,加入阿胶。再加入适量食盐、鸡精调味。
倒入砂锅,煲汤约4.5小时。
出锅前30分钟,加入枸杞,继续煲汤。
2、阿胶糕
材料:阿胶g,黄酒ml,黑芝麻g,冰糖g,核桃仁g,红枣片g
做法:
将阿胶打粉;
将黑芝麻、核桃仁炒香备用;
将黄酒倒入炒锅内加热,放入冰糖,直至冰糖化开;
将阿胶粉放入锅内,持续不停搅拌,直至挂旗状态;
放入红枣片、核桃仁、黑芝麻,搅拌均匀;
放入已涂抹香油的保鲜盒内,冷却成固体状切片即可
服用方法:每天1片,早晚1次。
3、传统阿胶膏
材料:阿胶g、黄酒ml、冰糖g
做法:
阿胶、冰糖打粉备用;
熬胶锅内加1/3水,煮沸,组装蒸锅。黄酒ml和冰糖粉g放置炖盅,将冰糖蒸化;加阿胶粉,置锅内加盖蒸化,蒸化时间60-分钟,冷后或置冰箱内即成膏。服用方法:早晚1次,一次1勺,建议一月服用完毕。
看点
04
运动:调整时间换方法
运动选在下午三四点
冬天不但寒冷,污染更严重,尤其是早上太阳没出来前。冬天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
热身时戴上口罩
运动会让呼吸加快,再加上冷空气的刺激,很容易引起哮喘。刚运动时可多穿点衣服,戴上口罩,等身体慢慢发热后,再脱掉衣服和口罩。
冬季最佳运动方式是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力量运动要少做。
运动后喝点热糖水
冬天运动完要做拉伸,喝点热糖水,运动后半小时洗个热水澡。有慢性病的人运动时出现不适,要赶紧停止,医院就医。
文章整理自:生命时报,健康时报,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ys/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