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回忆青石中学

 

土著民

将你的故乡带在身边

回忆青石中学

彭初成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

离开青石中学(现在的青石学校)已经有27个年头了,现在回家,时时在青石中学门前经过,我却很少迈进那扇校门,真的应了“近乡情怯”那句话。青石中学在我的心目中是那么的神圣,我深怕走进去,却不复当年的那种感觉,所以,总是在内心逃避。

从小学到大学,我的大半部分学习生涯是在青石中学渡过的,青春年少的那段黄金岁月的记忆,镌刻在了青石中学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上。

青石学校座落在湄水河畔,虎形山怀里,背临湄水,前有荷叶塘。学校是由以前的宋氏宗祠改建而成,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还保留有巍巍的牌楼、尺许高的大青石门槛、森严的左右厢房。所以,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是有那青砖、白壁、马头墙……

以前的青石中学有小学与初中,现在已经改成了青石学校,只设学前班与小学。我的母校,已不复往日的规模与荣光,只是在我的记忆里,却是那么的沉重与执着。以至于,我不敢去追忆,生怕扰了许多年前的清梦,使我深深在陷于在回忆里,不忍扰,不敢扰。

我在青石学校整整读了六年小学、三年初中,同学大部分为本村的发小。家,在咫尺之间可遇;人,在低抬头之间可见,因此,小学的记忆最为深刻,哪怕是那岌岌可危将要忘却的记忆,遇上几个同学一见、一聊那记忆又泉涌而上。

——记得那个刘老师,她的塑料拼音深深地教会了我们,以致于:浪迹天涯的我现在的普通话还经常给别人笑话,在我的普通话中,别人怎么也分不出“温”与“翁”、“浮”与“湖”会有什么区别?而且,在我用拼音打字的时候,曾创造过“神”的记录:我能用拼音打出的字可就是用嘴巴念不出来……只是,新年偶然见了刘老师一次,她头发斑白,身形佝偻,双目混浊,可笑容从老师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时,可不正是我们孩提时那个神圣的她?

——记得年时的那一场洪水,淹了国道大江口桥段的路面,我们的教室也进水了,那可是我们最为高兴的时候,我们在脚踝深的教室里玩水,全然不顾那老师为我们的安全担心的焦虑。天塌了,墙裂了,我们开心了。

——记得那个皮得不能再皮的宋某同学——早些时候与他聊天时,他一再叮嘱我不可再翻他以前的“古”,可是,我还是要“翻”出来,否则,我们的青春年少也会黯然失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某一个下午,他——宋某顽皮同学,从地里捉了几条大大的蚯蚓,偷偷地放在了那个刘姓女同学的“把杯”里(注:那个铁质的把杯,我们那里叫“把碗”,当时我们都是用来带午饭的),当刘某女同学在上课时发现那“小蛇”时吓得花容失色,失声高叫。后果当然是宋某顽皮家长来赔礼道歉。以致二十多年后,我还记忆尤深。

——当然还有那件事,我们一大帮子皮皮男,为了提高月考考试成绩,想出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办法,把老师准备好的试卷偷出来,结果是因为“分赃不均”“口风不紧”遭人举报,以至“全军覆灭,被老师罚站讲台,叫家长。

——还有我那童年的阿娇,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的追逐,那首歌: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

这首歌你还记得否,唱的不就是我们的童年吗?

你:摇着船

唱着那古老的歌谣

歌声随风飘飘到我的脸上

我:脸上淌着泪

泪,象那条弯弯的河水

弯弯的河水啊流进我的心上

如今的我:

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

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故乡的月亮

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还有初中毕业前那埋头苦读的日子里,我们一个个都成了做题的机器,三更灯火五更鸡,以致于附近的村民问我,你们现在是否是读“夜校”了。苦心人,天不负,我们那一届初中毕业生,创造了青石学校的辉煌,近一半的同学考上了高中或中专。

……

时光清浅,流年素淡,携挽着回忆同行,缠绕着故事与共。时光如梦,梦里梦外总是有许多憧憬美好,执着这份美好,烟火的生活在童年的故事、往日的欢笑、浓浓的乡音、青葱的岁月里渐行渐远。

如今流落在江湖,纵横在职场,总想着有一天,重回那青石中学,哪怕是一月,一日,一时。

只想看看那当年的教室里,我当年的课桌还在吗?我也学着鲁迅先生,刻在课桌上的“早”字,是否有哪位学弟?儿辈?发现过。

只想看看那操场的混凝土是否已风化剥落,那当年可是我们千辛万苦偷来的成果,如今虽然老了,可千万别伤着了那些个小子的脚。

只想让老师再训斥一回,如今在笑面春风中,我已好久好久没有听过你当年对我的“骂在嘴上,痛在心里”的良药醒脑。我也想再体验体验,我那“老鼠尿”是否还会那么容易掉下来?

翻开当年的日记本,每篇日记末尾,我们为了凑字数而写下的:“这件事我会深深地记在心里,永远不会忘记”,可是字迹还在,可事是什么事,我真的已经忘记了,只能无言苦笑。

……

光阴流淌,岁月无声,回忆与现实相逢一笑,故乡,你在;故事,我忆。红尘陌上,择故乡净土,种下文字的馨香,于文字中寻一份感悟,让心安暖;于岁月中守一份懂得,感恩青石。

作者:彭初成,男,高工,现旅居浙江温州,一直从事公路建设,爱好文字。双峰县梓门桥镇青石铺村人,曾就读于青石中学9年。土著民经作者授权首发。

插图:肖玉辉,双峰县梓门桥镇青石铺村人。图片摄于年。

或许,您可以在这里找到您的母校

花门一中重回印田中学淘沙小学神冲中学双峰一中:我们的青春季青石中学旧日的时光桥头河中学新泽中学沙塘中学,谢谢你金家中学小碧中学,我们的青春电影我的母校,我的旧事梽木学校金蚌中学花家小学:最初的归属难忘增加中学的美好时光我怀念的四所母校忆金蚌中学那段青葱岁月难忘的小碧初三难忘增加中学的美好时光怀念双峰六中的那些事儿又回高塘中学难忘八湾小学石牛小学,恒久的记忆怀念双峰三中的那片天空怀念啊,我们的师范龙田中学,那些快乐的时光相聚龙田中学测水中学,一别已是四十年

如果没找到,您可以拿起笔来写一写哦!我们等着您的来稿!

更多历史文章,请进入主界面菜单栏“号内搜索”

土著民

乡土

文学

生活

记忆

第11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活力文化自媒体

第12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乡土气息自媒体

第13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人文情怀自媒体

扎根乡土留住乡音

传递乡情守住乡愁

合作/投稿:toozoom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dzz/12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