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头条:△久雨初晴,出门俱是看花人△四月,想起槐树下的少年时光△我深深眷恋的人间△重走打工路|访神山镇大岭村△生与死的距离
配图来自网络文|尹建喜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很多的人和事因时间的流逝在记忆中已变得模糊,但一个美丽的身影历经岁月的沉淀,却在我脑海里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难忘,那就是我的启蒙老师陈细娥。我出生在双峰花门一个十分贫穷的小山村,那时农村的孩子没有进过幼儿园,也不可能读学前班。虽然已过去几十年了,我依然记得当天报名的情景,那天清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小伙伴们一路飞奔来到了招生报名处,看到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姑娘静静地坐在桌旁,见我们怯怯地站在门旁,她对我招手说:“小朋友,过来!”她把我拉到身旁,问我几岁了,想不想读书,并指着墙上毛主席的画像问我:“那是谁?”我一一回答后。她又叫我从1数到20,但我还未数到20,就叫我停,对我说:“可以了,你明天正式来上学吧,我姓陈,今后就叫我陈老师吧!”就这样,我通过了老师的初审,正式成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的普通话十分标准,也教我们汉语拼音。我小时候十分听话,坐姿端正,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成绩也很好,陈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表扬我,并要其他同学向我学习。还记得有一次我有点感冒,放学时天下着小雨,已是深秋了,有点凉,那时家里穷,没有雨鞋,正准备脱掉布鞋打赤脚回家,陈老师制止了我,轻声对我说:“别加重感冒了,我送你。”陈老师用她纤细的身子背着我,晃悠悠地步行两公里将我送到家,累得满头大汗。陈老师豆蔻年华,能歌善舞,是我们方圆几十里出名的美人,据说她已考上了双峰文工团,但她为了照顾父母,毅然回乡教学。她空余时教我们唱歌跳舞,至今还记得教我们唱的第一首歌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呀,心爱呀山……”她那声音好似天籁之音,又似黄莺出谷,至今仍时常萦绕在我的心头。
那时,陈老师与另一名曾是县文工团的演员组建了业余剧团,她们的剧团在当地非常有名气,在我记忆中她们最有名的剧目是巜红色娘子军》与《红灯记》,陈老师在这两部戏中的饰演主角吴琼花和铁梅。那时乡村没有电,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每逢结婚喜庆就请我们老师的剧团去演出,扎上戏台,戏台两边挂上两个亮闪闪的煤气灯,晚上就可开演。天还未黑,周边村庄不分男女老幼早早来到舞台边等候,这也是我最神气的时候,因为我可以骄傲地对小伙伴们说:演吴琼花和铁梅的是我老师。这时,小伙伴们一定会投来羡慕的眼光。因教室未建好,一、二、三期都是在人家私人房屋作为教室度过的。并且,三个学期换了三个地方,条件艰苦。但在陈老师带领下,我们学习、唱歌、跳舞,无虑无忧。第四个学期时,村上新教学房已建成,我们坐在新教室中静静地等候陈老师时,久等也未出现。过了很久,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告诉我们,陈老师结婚了,已调其他学校,不能再教我们。很多同学都伤心地哭了。
陈老师回娘家时,还专程看过我们一次,但我们谁也不理她,不喊她。待陈老师落寞地走后,现任老师就问我们:“为什么你们见了陈老师都不喊她?”同学们都说:“谁叫她不管我们了?”童心似水,也是年少不知事。很遗憾,自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陈老师了。世事纷繁,历经沧桑,陈老师,您的青春已不再,也许已步履蹒跚,但您美丽的容颜以及您对我的教诲,已永驻我心间。感谢您,我的启蒙恩师——陈细娥老师。作者:尹建喜,籍贯双峰县花门镇,出生于年9月。历任洪山殿矿业有限公司供电公司经理、工农办主任、办公室主任、棚改办主任,蛇形山矿总支书记。现任涟邵实业有限公司棚改办主任助理。工作之余,爱好渔乐,纵情于山水之间,偶有文字见诸报端。
温馨提示: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土著民精选集》订购页面
土著民乡土文学
生活
记忆第11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活力文化自媒体第12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乡土气息自媒体第13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人文情怀自媒体扎根乡土留住乡音传递乡情守住乡愁合作/投稿:toozoom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dzz/1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