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神秘贵族墓,墓主身份成谜,浙江湖州鼻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884623.html

浙江湖州在年时因为施工而发现了一个古越国高等级墓葬,虽然墓主人的随葬品中出土了代表身份地位的甬钟,但是迄今依然没有找到能够证明他身份的直接证据。

一场施工掀开大墓,多件原始青瓷乐器出土

湖州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太湖南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历史上湖州地曾属越国,这片土地上的古越国遗存很丰富。

年底,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一座名为鼻子山的小山下一项工程正在施工。突然之间一名挖掘机司机发现翻出来的土有异常,正在挖掘的土坑中挖出了不少的碎片。

那个时候的资讯和互联网虽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但是人们依然知道他们的脚下或许埋藏着有价值的古董。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放下手上的活计,开始对挖出碎片的地方进行清理并疯狂寻找文物。这个时候哪怕是一个碎瓷片或者碎铜片都能值点钱。

当文物部门赶来的时候现场已经一片狼藉,这儿究竟出土了什么文物,被哄抢了多少他们一无所知。于是没有办法,文物部门只得寻求警方帮助追回文物。

在警方的大力协助之下,一部分文物被追缴回来。在追缴的过程中警方发现了几枚疑似文物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就是散佚的文物。文物工作者经过数天努力,通过比对、黏合、修复将那些碎片拼凑成了一件青瓷甬钟。

而最终经过不懈的追缴,在警方和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完整的器型加上碎片总共确定了7件甬钟。

“7”这个数字让人很敏感,因为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使用这七件甬钟陪葬的人身份等级一定不低。

让文物工作者惊喜的是,警方后来陆续追回的文物不仅有甬钟,还有三件镈钟。镈钟与甬钟的差异是甬钟底部为弧形,而镈钟是平底。

七件甬钟、三件镈钟,它们大小不同、形制不同,但这些钟都是由原始青瓷构成。

探寻土墩墓,此处竟然只埋葬了一人

经紧张的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发现这里并非墓室而是一处随葬坑。既然发现随葬坑那主墓室就不会远,就一定有主墓室。随葬坑中的陪葬品规制都如此之高,那主墓室中的墓主人身份一定不低。

很快考古人员就在施工工地边的一处小山上发现了端倪,原来这个小山包不是普通的山,而是一座人工堆筑的土墩墓。

土墩墓是流行在长江下游太湖周边地区的一种墓葬形式。因为南方多河流,地下水位距离地表很浅,很多地方并不适合挖穴建墓,只能原地筑起土堆,再在土堆上挖竖穴造墓。

一般来说土墩墓皆为合葬墓,往往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聚落合葬在一起。筑好的土墩往往要持续埋葬行为很久,所以很多土墩墓上还留有祭祀的痕迹。土墩墓中的墓室并不难找到,因为土墩就在地面,方原大小一目了然。

古代的先民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先堆砌出一个土墩。在这个土墩中间埋葬下第一个被安葬者并且在墓穴之上建一个简单的祭祀建筑。在祭祀之后这个墓穴被填土永远封闭。

之后根据第一位安葬者的位置,后来的被安葬者呈向心形分布依次埋葬在第一位墓主人周围。由于埋葬的人越来越多,土墩墓也就越来越高大,所以每一座土墩墓都是一座合葬墓。

鼻子山土墩墓它的长度应该有30多米,宽度将近20米,这在土墩墓当中应该算是比较大的,它应该是属于当时贵族阶层的高等级的墓葬。

但是鼻子山土墩墓却打破了土墩墓作为合葬墓的传统。泥土装了一车又一车,土墩即将成为平面时考古队员发现堆筑的黄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具有黏性的膏泥状土且有明显的夯筑痕迹。原来这座土墩墓并不是一座家族合葬墓,高大的土墩下只埋葬了一个人。地面上的土墩并不是惯常的土墩,而是墓葬的封土。

清理主墓室,虽有所获但依然疑问重重

在揭开封土向下发掘后,很快整个墓室就清晰可见。15米长、5米多宽的主墓室占据着整个土墩地下中心。如此规模的土墩墓在距今两千多年前代表着江南墓葬营建的最高技术。

墓葬从地面移入到了地下,虽然躲过了风吹雨打但是却依然经受不住岁月和自然的侵蚀。主墓室中的棺椁的上层已经塌陷,坍塌的棺椁失去了保护作用而让墓主人化为尘土。但墓中的随葬品却依然留存在泥土之中。

考古人员在清理棺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石子大的小圆珠。考古人员把它称为战国时期的琉璃蜻蜓眼。琉璃蜻蜓眼最早的出现是在公元前25世纪,在西亚和埃及一带。真正传到中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件琉璃蜻蜓眼做工精美,上面有两个环进行相接,在它的四周一共有八个眼睛,两个眼睛靠得比较近,所以把它称为“蜻蜓眼”。

考古人员在泥土中又发现了14只碎掉的圆环以及战国时的玉管,S形龙首玉带钩两只、一件玉璜以及一个玉剑首。

春秋战国时期,在这片大地之上,不同国家在此建立与灭亡。有强大的吴国,后来居上的越国,还有与中原分庭抗礼的楚国。长兴鼻子山土墩墓主人究竟来自哪里?墓室之中没有答案。

追回散佚的文物,墓主人指向古越国

就在考古人员为此遗憾之时,负责追缴文物的警方有了新的进展。在回归的诸多文物中。几件原始瓷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几件原始瓷器与随葬坑中的编钟组十分相似。只是表面没有凸起的钟纽,也没有用于悬挂的孔和环,文物专家称之为钩鑃。这件文物主要是在祭祀或者宴飨上来进行捶击来使用。它是具有一个明显的越地风格的一件器物。

所以钩鑃的出现为考古人员指明了方向,鼻子山的墓主人极有可能来自越国。

越国是先秦时期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人们在水中驾船捕鱼,在陆地操持农耕,人们最熟知的或许是越国国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复仇的故事。

然而奇怪的是鼻子山越国土墩墓中的埋藏乐器原本在中原以青铜铸造在这里却全部由原始瓷代替,并且墓中也未有青铜器出土。

数十年来考古人员很少在越国墓葬中发现青铜的身影,这在那个青铜时代显得很不合理。

但是在70年代末的时候,长兴的地下曾经发现过越国战争遗迹。在这些战争遗迹当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剑、青铜矛、青铜戈以及青铜箭簇,并且这样的战争遗迹在太湖一线并不少见。

古越国地区虽然不产铜,但是青铜锻造水平却不低,大量出土的青铜兵器就足以证明他们的青铜铸造实力。

这也许与越王卧薪尝胆有关,他们会把珍贵的青铜资源用在国家的发展上,下葬时尽可能的用陶器与原始瓷代替珍贵的金属。

关于长兴鼻子山越国土墩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十多年过去一直没有直接证据,但人们却在随葬品中看到了一个先秦时期诸侯国的隐忍,坚持与荣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dwh/13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