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课程, “鼻居面中,为一身之血运。”提出鼻对全身气血及心肺之功能活动有重要作用。鼻是经络、气血密布之处,通过经络与脏腑各部都联系起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鼻是手、足阳明经与督脉交会之处,此外手少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任脉亦循行于鼻部,故鼻为阴阳会合、诸经聚集之处,气血运行尤为旺盛,脏腑、气血的变化都可反应于鼻。针刺鼻部的特定穴位可达疏通经络、调通气血、治疗疾病之目的。
操作方法
一、鼻部穴位的分布
根据《灵枢?五色》“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的论述,将鼻的穴位分为3条线23个刺激区。 1.鼻部基础穴 面中线起于前额正中,止于水沟穴之上。共9穴(区)。 (1)头面:额正中处,眉心与前发际中点连线的上1/3。 (2)咽喉:头面与肺之间,当眉心与前发际中点连线的下1/3处。 (3)肺:在两眉头之间。 (4)心:在肺区之下,两目内眦角之间处。 (5)肝:在心区之下,鼻梁骨最高处,当两颧相平之鼻正中线上。 (6)脾:在肝区之下,当鼻准头上缘正中线上。 (7)肾:在鼻尖之端。 (8)前阴(外生殖器):在鼻中膈下端尽处。 (9)睾丸(卵巢):在鼻尖的左右两侧各一区。 鼻孔线起于目内眦角的下方,紧靠鼻梁骨两侧,至鼻翼下端尽处止。共5穴.(区)。 (1)胆:位于肝区的外侧,目内眦角直下处。 (2)胃:位于脾区的外侧,胆区直下方。 (3)小肠:在鼻翼上1/3处,胃区下方。 (4)大肠:在鼻翼正中处,小肠区下方。 (5)膀胱:在鼻翼壁尽处,大肠区下方。 鼻旁线起于眉内侧,沿骨外侧下行于鼻孔线的外方,止于鼻翼尽外侧。共9穴(区)。 (1)耳:在眉内侧端,与肺区相平。 (2)胸:在眉棱骨下,目窠之上。 (3)乳:在睛明穴之上方。 (4)项背:在睛明穴之下方。 (5)腰脊:在胆区之外方,项背区的外下方。 (6)上肢:在胃区之外方,腰脊区的外下方。 (7)胯股:在与鼻翼上部相平处外侧,上肢区的外下方。 (8)膝胫:在鼻翼正中处之外侧,胯股区的下方。 (9)足趾:在鼻翼下部相平处外侧,膝胫区的下方。 2.鼻部新穴 (1)高血压下点穴:两眉正中点,即印堂穴。 (2)腰三角:正中点在心穴下方,鼻骨下缘,两侧点在正中点的外下方。 (3)消化三角:正中点在中点的下方,两侧点在其外下方,即鼻尖处的小等腰三角形。 (4)高血压下点穴:鼻尖稍下方。 (5)上肢穴:肩臂肘下穴。 (6)阑尾穴:鼻翼外上部。 (7)下肢穴:即胫穴。 (8)创新穴:两鼻孔上沿连线与鼻正中线交点处。 (9)增一穴:两鼻翼内沿凹陷。 (10)增二穴:从增一穴起沿鼻翼内纹线延至鼻孔上沿处。 (11)子包穴:鼻中膈稍下,人中穴上方。
二、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1.根据受病的脏腑器官,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肝病取肝点,耳病取耳穴等。 2.根据脏象学说选配如依“肝开窍于目”、“肾精上注于目”,目疾多选肝穴配肾穴。 3.根据穴位敏感点选穴可用按压法或电阻测定法探查。 (1)按压法:用毫针针柄在鼻部相应区域,用一定压力探测,手法要轻、慢、均匀,遇有疼痛或异常感时即为敏感点。 (2)电阻测定法:用电阻探测仪在病人鼻部的病变相应处轻而均匀、缓慢、有顺序地探查,当病变处皮肤电阻降低,而导电量升至~mA,病人会感到测量局部有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探测监听器也会发出“哒”、“哒”的声响,此点即为敏感反应点。 4.鼻针麻醉常用配穴根据手术切口的部位和所涉及的脏腑、组织器官,选用相应的穴位。一般手术麻醉中均选用耳、肺二穴,再根据不同手术配合其它鼻穴。
三、操作
1.一般针刺法用30~32号1.6cm(0.5寸)不锈钢针,鼻部常规消毒后,按穴位所在部位皮肤的厚薄,分别采用斜刺或横刺,以轻缓手法捻转刺入穴位,捻转要轻,待患者有酸、麻、胀、痛、流泪、打喷嚏等针感出现时留针10~20分钟,每隔10分钟用轻、慢手法捻转1次。如需要可用皮内埋针数小时或1~2天,亦可用点刺或速刺法。一般以10次为.1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2疗程间休息7天。 2.“鼻部三针”刺法近来徐俊武在原有鼻针穴位的基础上,按三焦理论,将鼻针疗法的穴位、操作总结归纳为上焦针、中焦针、下焦针,统称为鼻部三针。 (1)上焦针:取头面穴针刺,得气后,将针尖偏向一侧的耳穴方向刺,得气后回针到头面穴皮下,再向另侧耳穴刺,复回针到原点皮下,然后沿正中线向下透刺心穴,得气后留针。急性病留针30分~5小时,慢性病可留针24小时,针柄以胶布固定。此刺法适用于上焦病症。。(2)中焦针:取肝点进针,得气后针尖偏向一侧眶下缘刺到胆点,得气后,复回针到肝点皮下,再向另侧胃点刺去,留针。若为左侧病重,针以向左侧刺为主,并留针于左侧,反之亦然,也可逐日交替。当针刺入3~5分钟后,多数患者可有腹内微热感,或饥饿感,或肠鸣蠕动等感觉,或腹部胀痛、恶心等症状缓解。此刺法适用于中焦病症及四肢病症。 (3)下焦针:从肾点进针,先沿中线,与鼻小柱下缘呈60°角刺达骨面,然后回针到肾点皮下,再向一侧鼻翼中部下缘刺去;又回针至肾点皮下,再向鼻小柱下缘平行刺达骨面,留针同前。刺后3~5分钟,多数患者小腹、腰部及四肢关节处可有微热感或轻松感。此刺法适用于下焦病症及四肢病症。
主治病症
主治病症
一、鼻渊、鼻衄、咽喉肿痛、咳喘、心悸、怔忡 1.用上焦针法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头项痛、肩臂痛、手麻等病症。 2.用一般针刺法取首面穴、咽喉穴、肺穴、心穴等。 二、呃逆、呕吐、吞酸、胃痛、腹痛、腹泻、便秘、黄疸 1.用中焦针法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胁痛、腰背痛等病症。 2.用一般针刺法取胃穴、肝穴、消化三角穴、脾穴、大肠穴等。 三、遗尿、遗精、阳痿、早泄、癃闭 1.用下焦针法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腰胯痛、腰膝痛、足麻等病症。 2.用一般针刺法取前阴穴、生殖器穴、肾穴、心穴、睾丸穴。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一般采用卧位,以防晕针。 2.施针前须严格消毒。如针刺局部有疤痕应避开,以免引起出血或疼痛。 3.鼻部皮肤肌肉较薄,选用针具不宜过长,针刺进皮后,不宜直刺深入,以免针身歪斜引起疼痛,同时应避免进针过深和强刺激手法。 4.使用电阻探测仪时,首先以干棉球擦干鼻部,以免因湿润而使电阻降低,出现假敏感点。
腾讯视频
优酷视频
石学敏
李茂发
邱雅昌
李强
点击头像查看链接
点击邀请函查看链接
ztxx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dwh/10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