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髎穴rheacuteli

 

治白癜风贵阳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耳和髎穴

ěrhéliáoxué

概述:耳和髎为经穴名。属手少阳三焦经。耳和髎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1出处

《针灸甲乙经》:和髎,在耳前兑发下横动脉。

2穴名解

耳即耳窍,和即调和,髎指骨隙,此穴在耳前骨的浅表陷隙中,可调耳和声,故名耳和髎[1]。

和,指悦耳之声。髎,深孔义。鼻和能知香臭,口和能别五味,耳和能听五音,目和能视五色。针此穴可使耳、鼻、口、目各部恢复正常。《针灸甲乙经》:“鼻和则能知香臭,口和则能别五味,耳和则能知五音,目和则能视五色。”穴在耳门稍上之隙陷中,人之两鬓有两旌之象,穴当其后际,故名之。指其能调治耳病、增强听力,且穴居鬓角,有如军门之左右和也。[3]

3特异性

耳和髎穴为交会穴之一,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之会(《针灸甲乙经》)。

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之会(《外台秘要》)。

4所属部位

耳前[4]

5耳和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耳和髎穴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5]。

耳和髎穴位于耳廓根上缘前方,鬓发后缘,当颞浅动脉处[2]。

耳和髎穴位于头部,鬓发后缘,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1]。

耳和髎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耳和髎穴在耳前的位置

耳和髎穴在耳前的位置

耳和髎穴在耳前的位置(肌肉)

耳和髎穴在耳前的位置(骨骼)

6耳和髎穴的取法

耳和髎穴位于头部,鬓发后缘,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1]。

正坐或侧伏,在耳门前上方,平耳廓根之前方,鬓发后缘之动脉搏动外取穴。

正坐或侧伏位,当耳门前上方,平耳郭根前,鬓发后缘之动脉搏动处取穴[6]。

快速取穴:在头侧部,鬓发后缘作垂直线,耳郭根部作水平线,二者交点处即是耳和髎穴[7]。

7耳和髎穴穴位解剖

耳和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前肌、颞筋膜、颞肌。有颞浅动、静脉。分布着耳颞神经的分支,当面神经颞支处。皮肤由下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面神经分布。皮下筋膜较薄,内有耳颞神经、面神经的颞支及颞浅动静脉通过,耳前肌为皮肌,受面神经的颞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直刺耳前肌,经包裹颞肌的颞筋而入该肌。颞肌属于咀嚼肌,由颞深前后神经支配。

7.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耳前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1]。

皮肤→皮下组织→耳前肌→颞肌[8]。

7.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颞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下颌神经肌支和上颌动脉分布[8]。

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2]。

8耳和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耳和髎穴有清热散风、通窍聪耳作用[1]。

耳和髎穴具有祛风通络,解痉止痛的功效。

耳和髎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之功,主治耳、口、鼻、目各部之耳鸣、口噼、项肿、瘛疭等症,与耳门、听宫、听会同功。[3]

9耳和髎穴主治病证

耳和髎穴主要用于头面及耳部疾患:如头重痛,齿痛,口,牙关拘急,耳鸣,头痛,牙关紧闭,鼻准肿痛,瘈疭,头痛颊肿,面瘫,流涕,颔颊肿,瘛疭,颈颌肿痛,现代又多用耳和髎穴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耳炎,鼻炎等。

耳和髎穴主要用于头面及耳部疾患:如头重痛、齿痛、口、牙关拘急、耳鸣等[1]。

耳和髎穴主治头痛、耳鸣、牙关紧闭、口[8]。

耳和髎穴主治耳鸣,牙关拘急,鼻准肿痛,流涕,口,头重痛,颔颊肿等;瘛疭[6]。

耳和髎穴主治头痛,耳鸣,牙关紧闭,颈颌肿痛等[2]。

现代又多用耳和髎穴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等[1]。

耳鸣,牙关拘急,鼻准肿痛,流涕,口喎,瘈疭,头痛颊肿,面瘫,面肌痉挛,耳炎鼻炎。

10刺灸法10.1刺法

一般针尖向下沿皮刺0.3~0.5寸,避开动脉[1]。

避开动脉[6][8][2],平刺或斜刺0.3~0.5寸[6][8][2],局部有酸胀感[6]。

10.2灸法

可灸[1][6][8]。

艾条灸5~10分钟[2]。

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1耳和髎穴的配伍

耳和髎穴配下关、合谷治牙痛、下颌关节炎[1]。

耳和髎穴配太阳、颧谬、丝竹空治口眼㖞斜[1]。

耳和髎配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瘫[6]。

耳和髎配印堂、列缺,治鼻衄[6]。

耳和髎配风池、太阳,治偏买痛[6]。

耳和髎配听宫、翳风,有清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

耳和髎配颊车、地仓,阳白,有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耳和髎配太阳、印堂、足临泣,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12特效按摩

常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耳和髎穴,每次3~5分钟,可预防面部痉挛,调理头重、中风后遗症等疾病[7]。

13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重,颔痛,引耳中嘈嘈,和髎主之。

《针灸甲乙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牙车引急头重痛,耳中嘈嘈,颔颊肿。

《类经图翼》:主治头痛耳鸣,牙车引急,颈项肿口僻瘈疭。

《针灸大成》:主头重痛,牙车引急,颈颔肿,耳中嘈嘈,鼻涕,面风寒,鼻准上肿,痈痛,招摇视瞻,瘛疭,口僻。

14参考资料

^[1]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6]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7]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8]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本平台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问题请及时就医。

中国老张,愿做大家艾灸路上健康的守护者。有艾灸问题记得留言或咨询俺哦.

感谢大家的分享与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dwh/10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