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熊
马来熊(学名:Helarctosmalayanus)为食肉目马来熊属下的一种小型熊类动物。是现存体型最小的熊,体长-厘米,体重27-75千克。全身黑色,体胖颈短,头部短圆,眼小,鼻、唇裸露无毛,耳小而颈部宽。两肩有对称的毛旋,胸斑中央也有一个毛旋。尾约与耳等长;趾基部连有短蹼。胸通常点缀着一块显眼的"U"型斑纹,斑纹呈浅棕黄或黄白色。舌很长,适于舔食白蚁。爪钩呈镰刀形,善于攀爬。
马来熊是唯一不冬眠的熊亚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在中国云南绿春以及西藏芒康有少量分布。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性孤独,白天在树上休息,夜间活动,行动敏捷,善攀援。胆小,怕冷但不冬眠。杂食性,吃树叶、果实、蜂蜜、昆虫及小动物。约3岁性成熟,妊娠期7-8个月,每胎1-2仔。平均寿命约24年。
2、豺
豺(学名:Cuonalpinus):有11个亚种,大小似犬而小于狼,体长85-厘米,尾长45-50厘米,体重10-20千克。吻较狼短而头较宽,耳短而圆,身躯较狼为短。四肢较短,尾比狼略长,但不超过体长的一半,其毛长而密,略似狐尾。背毛红棕色,毛尖黑色,腹毛较浅淡。下臼齿每侧仅2枚。
豺既能抗寒,也能耐热,但以南方有林的山地、丘陵为其主要的栖息地。群居性,少则2-3只,一般7-8只,甚至10只或结成更多只聚合成群,雄兽居多,性比为2︰1。集体猎食,常以围攻的方式,几乎在同域分布的大小兽类它们都能对付。寿命约10余岁。虽分布广泛,但数量稀少。广泛分布于整个北亚、南亚及东南亚的大陆地区。
3、婆罗洲的大胡子猪
这些大胡子猪是因它的胡子而相当著名的。婆罗洲的大胡子猪不是你想象中普通懒惰的猪,它们的习性是相当活跃,并且可以在一个月行程长达22公里(好吧,这听起来并不很多),它们是不畏惧水,所以你十分有机会发现它们正在河流中游泳
4.马来穿山甲
马来穿山甲Sundapangolin(Manisjavanica)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哺乳纲鳞甲目)
马来穿山甲又名马来钻山甲、爪哇鲮鲤,分布于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尼的低海拔森林及次生林。食物以蚂蚁为主,偶尔也食其它昆虫。因善于钻山打洞而得名,属哺乳纲鳞甲目穿山甲科(别名:鲮鲤科)。这类哺乳动物在分类学上独成一个目——鳞甲目。
5.合趾猿
合趾猿(学名:Symphalangussyndactylus):是体形最大的长臂猿,身高最高达1米,体长为70-90厘米,双臂展开达厘米,体重为10-16千克。体毛长软蓬松,均为黑色,面部裸露,嘴的附近略有一些白毛,眼眉为红棕色。日行性动物,在树上跳跃的时候双臂张开,成一个十字。喜欢单独或者小群一起生活,主要的食物是水果。妊娠期普天,通常只产下一个。
是树栖性猿类,其特点是第二和第三个脚趾连在一起,喉部有无毛会膨胀的气囊,作用是产生声音共鸣,发出响亮的声音。生活在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的森林中。
6.东方海湾猫头鹰
鸮(xiāo)形目(学名:Strigiformes)是鸟纲下的一目,为夜行猛禽。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雏鸟为晚成性。尾脂腺裸出。无副羽,间或留存。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
东方湾猫头鹰是相当特殊的,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猫头鹰的是它著名的V字形的额头。在“V”的上部到达冠,让这款锋面盾牌般的效果有一个三角形的风范。它的羽毛通常是栗褐色,下侧是奶油和灰白色带有棕色斑纹的色调。这个特殊的鸟构成了一系列悦耳的口哨声,通常每次通话持续约3-7秒,加剧其优雅的魅力和风度。
7.戴胜鸟
戴胜(学名:Upupaepops)共有9个亚种。头顶具凤冠状羽冠;嘴形细长,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每年5、6月份繁殖,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7-9枚。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是以色列国鸟。
8.猫猴
猫猴,哺乳动物。体大如猫,从颈部、前臂、后足至尾端有披毛的飞膜,它们的皮肤隔膜扩张后,可以将体形变成为扁平的降落伞形状,从而让鼯猴能轻易从一个树梢滑翔到另一个树梢,最远滑翔距离为米。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白癜风早期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cs/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