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滑动查看信件内容↑
亲爱的读者:
见信佳。
“军鸽大王”陈文广先生于年2月13日于云南昆明逝世,享年82岁。
陈老先生的名字,在欧亚两洲信鸽界颇有名气。德国的《明镜》周刊,日本的《读卖新闻》,香港的《大公报》等刊物都相继报道过他和他的军鸽。
他是云南信鸽界的泰斗;
他是中国信鸽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军鸽大王;
他是“新中国军鸽通信事业的奠基人”。
亚洲赛鸽联盟、香港赛鸽协会副会长张礼明先生称他领导了中国信鸽的新潮流。
他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军鸽副教授。
六十年前,意气风发的陈文广在给周总理的信中写道“我愿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祖国的军鸽事业”,他做到了……
敬礼!!!
提示:在WiFi下观看!!!
鸽子梦年陈文广出生于广东肇庆,6岁时迷上了养鸽子。“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与家人投奔早在清末就迁居到昆明的祖父。以掏麻雀为乐的顽童陈文广就住在这老昆明城的一条小有名气的广聚街,这条街道是当时广东人和广西人的聚居区。鸽子梦是引发与陈文广读小学时候的一片文字《喜阿米》,从中让他知道了信鸽,并梦想着有一天也有自己的爱鸽。
广聚街附近的南强街店铺林立商贩云集,街上一个鸽摊吸引了陈文广。摊主是姚安人,从姚安收购鸽子在这里贩卖。姚安山地鸽是云南土著鸽,每当看到这些关在笼子里不断扑腾发出“咕、咕”声的可爱小精灵,陈文广总是兴奋不已,从中寻找到乐趣。终于,攒下几个银毫的他买下了一对姚安红鸽。
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
拜师学艺在那个温饱还成问题的年代,玩赏信鸽可是富人的消遣。昆明青龙巷大多住着达官贵人,这里有一位对云南高原鸽颇有研究、口碑甚好的鸽家蔡兴。一天,蔡兴在青龙巷劝学堂操场与人赛鸽,陈文广闻迅也赶来观战,第一次见到鸽子还能竞翔的大场面,他大开眼界,唏嘘不已。
只见鸽家们从笼子里抓出鸽子,分别绑上二联、三联甚至九联鸽哨,鸽子送上蓝天,会发出串串悦耳动听的“嗡、嗡”声。那时候的竞翔赛计时不用钟表,大多也不比距离,而是比留空时间,所以放飞信鸽前有一个“燃香计时”的程序不能少。
香烛燃起,参加竞翔才在人们的喝彩声中,一齐将信鸽送上蓝天。只听“嗡、嗡”声掠过头顶,鸽子由大变小,再变成一个黑点,最后从视线里消失。
竞翔者在哨笛由远及近又由近至远划过长空悠长悦耳的享乐中,慢慢等待着信鸽归巢,他们边饮边聊,其趣无穷。于是,陈文广见景生情,赶紧为几位前辈添茶加水,赢得众人好感。就在第三炷香快燃完的时候,第一只信鸽飞回来了。第六炷香快燃完时,蔡兴的信鸽才飘然而至落到肩上。根据规则,蔡兴的信鸽飞得最高,留空时间最长,获得优胜。众人拱手恭维,蔡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兴起之时欣然接受陈文广三叩,成为他的启蒙老师。从此,共同的兴趣爱好,让这一老一少结成忘年之交。
军鸽队人员对军鸽进行亲和训练
初试锋芒当时昆明信鸽圈有两大门派,一派是以蔡兴为首的云南高原鸽“本土派”,另一派是洋务人员为主的“外血派”。蔡兴虽农家出身,但并不保守,也懂得远缘交配出好鸽的道理,想方设法弄到一些外血鸽。
聪明好学的陈文广在蔡兴的帮助下渐入门道,身边也聚集了一群少年鸽友。昆明银行家钱仲是铁杆“外血派”,他曾邀约几位派中高手与陈文广过招。钱仲认为蔡兴的老玩法已经过时,要按新规则比赛,也就是已经在国际通行的异地放飞归巢。
比赛地点定在昆明东郊小板桥。陈文广与几个小朋友天不亮就从城里出发,拎着鸽笼沿滇黔公路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日上三竿,而钱仲他们才驾一辆雪佛莱小包车姗姗来迟。首回合交手1比1。其实陈文广他们并不懂新规则,一切由钱仲说了算。
回到家,蔡兴告诉陈文广,外血鸽是欧洲鸽,爆发力强速度快,短距离比赛占优势。我们的山地鸽优势是耐力好,要比就比远距离。于是第二回合交手定在宜良,陈文广他们推举了一位同学骑单车前往。这位同学带着4只鸽子,怀揣一个麦粑粑上路了。孰料半路杀出几个青黄不接时干些劫人越货勾当的山民,同学怕鸽子被抢,随手将鸽子放飞了。这一战他们铩羽而归,但随后由外血鸽和本土鸽杂交的后代却在“夜翔”赛上大获全胜。
军鸽队人员对军鸽进行旗语训练
如获至宝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云南地处边陲,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成了交战双方争夺的重点。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各国的军鸽都汇聚在此地,这个时期的云南成了军鸽的黄金地带。其中驻扎在昆明关上的美军通讯部门有八卡车军鸽,通讯兵们打着旗语、吹着口哨训练军鸽的情景,令昆明人开了眼界。
美军鸽队队长谢约翰是个祖籍广东梅县的华裔,在陈文广与小伙伴们经常去看美军训练时结识,并成为好朋友。年年底的一天,美军厨师老九哥带来一条消息:美军要撤了,谢约翰把鸽子给了耀龙电力公司的金龙章。陈文广一听急了,邀约了几个小伙伴凑了5块大洋要买军鸽。谁知谢约翰在“不卖”声中逗了一番他们后,慷慨地送给了他们每人6对军鸽和通讯管、巡逻箱、空投笼、医疗箱,让他们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这6对美国军鸽只是个开始,从那以后,陈文广开始收集全国遗留在云南的军鸽,过了一段时间,他手上的鸽子由十几只发展到了二百多只,每天早上,在昆明的市郊都能看到他训练军鸽的身影。
国外部队在坦克上对军鸽进行放飞
面临困境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新时代的曙光同样照亮了青年一代,陈文广的一些同学和同伴考入高校,远走高飞时连鸽子都送给他养,而理想是读云大生物系的陈文广却遇到难题。
刚解放的昆明百废待兴,军管会和老百姓都遇到许多棘手的新问题:粮食按人口定量供应的政策难住了陈文广:此时他的鸽子已经壮大到几百只,缺少“购粮本”,让这些小精灵怎么活呀!
云南省政府在志舟体育场(今昆都)开了个农业展览会,陈文广的信鸽和军鸽也拿去展示,他还被聘为讲解员。会后,无力再驯养鸽子的陈文广决定忍痛割爱,无偿送给政府。既解决了粮食问题,还能为新中国的军鸽事业做一点贡献。让他没想到的是,此番好心却吃了闭门羹。
他三番五次找一位秘书反映情况,但在“研究研究”的回答后,终于秘书不耐烦了:“你是捧着猪头找庙门?我告诉你,没门,我们不要!”
万般无奈之下,陈文广大着胆子给省政府写信,倾诉了眼前的处境。信中还附上了信鸽的资料,说明了来历及重要性。其中有两只功臣鸽,曾经从缅甸密支那、腊戍飞到昆明,为被围困的英国军队送信,拯救出两个被日军包围的英国皇家步兵师,被蒙哥马利授予英国皇家勋章。一次次反映都没有结果,情急之下陈文广直奔省委,在大门口拦下省领导的车。省领导秘书批评他:“小资产阶级情调,不务正业,玩物丧志。”
南海舰队人员送给我队台鸽
携鸽从军人在绝望的时候往往会做出破釜沉舟的抉择。
陈文广做出了此生最大胆的决定:给周总理写信。周总理青年时期曾留学法国,深知信鸽的军事用途。陈文广斗胆直接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长达6页的信。信中,他把战场上军鸽的事迹和图片都写成了报告,在信的结尾,他激动地写道:“我愿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祖国的军鸽事业!”
没有想到仅仅一周,总理办回信:“文广同志,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精神值得敬佩,希望你再接再厉。你的来信已转给中科院,他们会与你联系。”同时,郭沫若院长也回信表扬了他,并告知信已转中央军委。
一个月后,云南省军区通讯科长带着两位从旅顺原苏联军鸽基地学习归来的军鸽教官,陪同原苏联专家考察陈文广和他的军鸽。按科长的要求,鸽子要放飞西山验验成色,陈文广随手抓了20羽鸽子交给他们。原苏联专家带来了通讯管,要他绑在鸽子脚上,但通讯管是铁的太笨重不好使,于是他拿来谢约翰送他的比较轻便的美军通讯管。原苏联专家很吃惊,问他哪来的,陈文广不敢实说,敷衍道:“美军撤退时在木行街旧货摊上买的。”
一行人登上吉普车开赴西山,陈文广则守在家中等待鸽子归巢。20羽鸽子从放飞到全部返回用了不到半小时。专家当场拍板:“陈文广是个人才,一定要让他训练鸽子!”通讯科长也很高兴:“我们想让你参军。”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陈文广本意是把鸽子交给国家,自己安安心心读书上大学,不料部队却看上了他。于是,跑到父亲的单车修理铺,与父亲商量的结果是先保送陈文广到云大生物系,毕业后再回来养鸽子。
而通讯科长则一再动员他父亲:根据上级指示,我们是按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吸纳他参军,一入伍就享受连级教官待遇,而很多10多年的老兵也才是排级干部。
就这样,陈文广不但没有离开心爱的鸽子,还穿上了军装,成为昆明军鸽训练队的一名教官,而由他亲手训练的这些军鸽也不负众望,开始大显身手。
——送鸽参军一生相伴
军鸽队人员对军鸽进行携带通信管训练
名震全军在云南曾经传唱过这样一首歌:云雾里闪出你矫健的英姿,风雨中张开你刚强的翅膀,翱翔吧,勇敢的天使,迎着隆隆的炮声,穿过熊熊的火光,山高林密的战场,是上帝让你创建奇功的地方……这首歌描述的,正是活跃在滇缅战场上的军鸽队。
云南有多公里边境线,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山脉横亘,河流纵横的地势给交通和通信带来了极大不便。为了国防需要,架起一条空中通信走廊势在必行,而军鸽则是成本低廉、用法简单、传递迅速的辅助工具。
新组建的云南省军区军鸽队担负起边防哨所建站重任,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原苏联教官率领前往德宏,一路由陈文广带领进入临沧等地。边防连队面广点多,地形复杂,所以军鸽队以连为单位配备军鸽,培训训鸽员,让每个连队掌握作育、饲养、训练、实战技能。这一工作在我军是史无前例的,更无经验可借鉴,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创造。
当时条件十分艰苦,陈文广带领战士跋山涉水,身背肩挑各种训练器材和种鸽进入阿佤山,他将蔡兴、谢约翰传授的知识,以及多年总结的经验,结合边境地区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展开训练工作,完成了多公里边防连队的布点工作。
陈文广培育出的军鸽不怕声、光、电、烟等干扰,又具有单程、往返、移动、留置、夜间等通讯能力,特别适合云南山高、雾大、林密、鹰多及多样性气候条件下的应变能力。他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与他的军鸽队为巩固国防做出贡献,名震全军。
挺身而出保护优良信鸽就在陈文广的军鸽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文革”开始了。一时间,全国各大军区的军鸽队伍纷纷遭到解散,只有昆明军鸽队意外地保住了。因为周总理曾经讲过,取消军鸽队我没意见,但昆明陈文广的军鸽队不能撤。
虽然昆明军鸽队保住了,但陈文广接下来的一个决定还是让他立刻受到了牵连,甚至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原来,当时全国各地的信鸽协会都受到了冲击,许多人要将这些鸽子“处理”掉。为了保护珍贵的信鸽,全国各地的信鸽爱好者都慕名而来将自己的鸽子送到陈文广这里。
当时部队里第一次有鸽子从上海送过来,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整个上海信鸽协会被打成反革命组织,为了将上海优秀的鸽子保护起来,年,当时上海市信鸽协会的会长张顺奎就跟部队反应,他们有一批放过一千公里,从兰州放到西宁的鸽子,想送到部队来参军,陈文广及其战友们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一定要保住鸽子,保住血统,力排众议,将这些鸽子收入麾下。
于是,张顺奎就亲自用笼子装着40多只鸽子坐火车给送来了。年,上海鸽会又有一批鸽子可以参军,陈文广的战友石宝铨亲自去上海接鸽子,因为当时养鸽的名家都在上海,上海鸽子在全国是很出名的。
实际上,在50年代的时候,通讯部还会用军鸽来进行通讯,在70年代以后,就基本上用不上军鸽了,但是当时只有昆明军区还有军鸽的编制,其他地方都没有了。
年,石宝铨从上海鸽会拿回了一百多只鸽子。这一百多只鸽子,起码是几十人送的。有送一只的,有送两只的。
陈文广也先后三次去上海挑选鸽子,将来自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扬州,常州,马鞍山,重庆等二十几个信鸽协会的只信鸽汇聚到云南军鸽队,当时陈文广及其战友去上海取鸽子,接触过一些鸽子的主人,他们都很诚心诚意的送鸽子去参军。包括张顺奎、丁顺兴、汪顺兴、刘秀龙、李天齐(李梅龄的儿子)、钱金山等等,都为军鸽队送鸽出力。这无形中为军鸽队,为云南信鸽注入了大量新鲜的血液。昆明军鸽队的保留,也等于保留了军鸽的优秀品种。借助这些优秀的鸽种,如今,昆明军鸽队已经繁育和训练出了许多优秀的军鸽品系,延续至今。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陈文广这样做的后果无疑是很严重的,可为了保住国内这最后一批优良信鸽,一向“好说话”的陈文广也强硬了起来。一时间,军鸽队的教材、器材和珍贵的资料都被烧掉,他精心培育的一些特殊鸽种也被人杀掉,他本人被扣上一顶顶的“帽子”,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后悔的话。
几十年来,他的身影出现在高原、海洋、湖泊、沙漠、森林以及高寒、高热、强磁场地区,成为赫赫有名的“军鸽大王”。
军鸽队人员对军鸽进行疫苗注射
“小直升机”送来救药年,一个三人巡逻小分队在中缅边境突遭大批匪徒的包围,几次突围不成后,队伍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随身携带的唯一一只军鸽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
由于当时情况危急,慌乱中战士将军鸽放错了方向,军鸽不慎飞到了敌人的阵地上方,敌人见到这只报信的鸽子立刻乱箭齐飞,利箭射穿了鸽子的胸部,鲜血直流。但英勇的军鸽没有倒下,而是流着血继续向大本营飞去……我方战士得到求救信后立即出兵,将匪徒全部歼灭,三名被困的战士得救了,那只鸽子也成了战场上的英雄,《解放军报》还专门刊登了一篇文章,颂扬这只鸽子的丰功伟绩。
在那个敌情匪患严重的年代里,像这样靠着军鸽冲出重围送信,而一举扭转战局的战例不胜枚举。在边界的一座哨所里,有一名战士突发急病,着急的连长请示上级,希望派出直升机救援。时间非常紧迫。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直升机无法很快降落。此时,机智的战士们想到了连队里那几只为战士们每天送信的军鸽。大直升机进不来,用“小直升机”送!没错,这里说的“小直升机”就是这些军鸽!
指导员连忙请卫生员写下需要的药品名称,用三只军鸽带出了哨所,没多久,这些捍卫生命的勇士就飞回来了,身上带回了救命的药品,战士得救了!那段时间里,从祖国的大西南到大西北,从雪域高原到戈壁大漠,不管是取信送药还是传递军情,到处都有军鸽飞翔的身影,而这些可爱的鸽子也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英雄鸽”。
国外部队在飞机上对军鸽进行放飞
军鸽“森林黑军鸽最大的敌人就是各种猛禽,云南山高林密,正是猛禽猎食的天堂,仅昆明吃鸽子的鹰类就多达20多种。为了训练军鸽抵御袭击的本领,陈文广别出心裁地提出了“防鹰”训练。
鹰经常单独活动,其身体头大翅膀小,俯冲速度很快,但上升力不够。因此,他特别注意训练,当鸽子遇到鹰袭击的时候,让鸽子们不要向下俯冲,而是向上腾空飞跃,集中利用鹰的劣势来打“游击战”。
但是,光训练军鸽躲避鹰的袭击太被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后,他发现了鹰平时最讨厌的动物——乌鸦。
原来,乌鸦喜欢在鹰猎食后蜂拥而至,赶去“分一杯羹”。鹰非常讨厌这些“黑家伙”,总是避而远之。因此,他将黑色鸽子与他训练的军鸽杂交,经过复杂的多代育种,选择和训练,终于培育出不怕鹰的黑色军鸽——“森林黑”。
初夏的一天,一支巡逻小分队在滇南的密林中遭匪徒袭击,被迫撤入附近的山洞待援。发报机被子弹打穿了,危急关头,随队军鸽“森林黑”携求援信冲出密林,但它刚一露头,一只灰鹰便风驰电掣的俯冲而下,“森林黑”沉着周旋,很快将其摆脱,旋风般越过一座座群山……半个小时后,神兵天降打得匪徒落花流水。
■■■■■5只“高原雨点”创造奇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这里正在进行着一次氢弹爆炸试验。与以往的试验不同,这次的试验场上除了有大量的试验动物和模拟器材外,还多了50只特殊的动物——陈文广训练的“高原雨点”军鸽。
核试验
“高原雨点”是在我国第一代军鸽品种——高原鸽系基础上开发出来的,高原鸽系是“飞虎队”使用过的“贺姆”鸽与我国“英雄雨点”鸽杂交而成的,具有远翔能力和抗高原强磁的特点。但它的鼻瘤很小,防雨防雾性能较差。军鸽队经过多次试验,又将外国“雾都鸽”的大鼻瘤“安”到了它身上,从而定型了我军第2代军鸽品种——“高原雨点”鸽系。
众所周知,鸽子有着神奇的定位能力和顽强的归巢性,而久经训练的军鸽更是其中翘楚,无论多恶劣的自然条件,它们都能克服千难万险完成任务。而在这次试验中,氢弹爆炸后,其区域内会产生几千万摄氏度的高温,爆炸发出的光能使1公里外人的眼楮暂时失明,其强烈的辐射甚至能穿透10厘米厚的钢板,军鸽的肉身之躯到底还能不能一如既往的完成任务呢?
计划中,这50只军鸽将分布在距离爆炸中心50米,米,米和0米的不等距离处,氢弹爆炸的同时,工作人员遥控开啟鸽笼,使军鸽在沙漠上空迎着辐射,顶着冲击波,穿越翻卷着的蘑菇云层,飞到另一端的试验大本营。
凭心而论,就是研究人员也觉得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飞行。但是,奇迹发生了,爆炸后的几十分钟内,研究人员惊喜的看到,蘑菇云中,有几十个黑点穿云破雾飞了出来,真的是陈文广的军鸽!1只,2只,3只,整整回来了45只,只有5只未归!陈文广的心揪紧了——难道是强大的核磁效应影响了它们辨别方向的能力?这次带来的50只“高原雨点”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和挑选的军鸽,他怎能不为之牵肠挂肚呢?
让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5只失踪的军鸽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军鸽史上的奇迹。原来,这5只丢失的军鸽在穿越蘑菇云后并没有飞向试验基地,而是转头直奔它们遥远的故乡——昆明。途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青藏高原、祁连山,连续穿过5种恶劣的自然环境,飞行空距长达公里,此纪录至今没有任何国家的军鸽能够打破。
取样表明,5只军鸽身上的放射性物质比同等距离上别的动物高出许多倍,但令人惊奇的是,军鸽的眼球没有被烧伤,毛羽及内脏也没有损伤,而其他生物都因核辐射而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军鸽是唯一穿越核试验场而毫发未损的生物,军鸽的这一特性,为发挥军鸽在军事上的特殊作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领域。
高原雨点只供参考
“应验系”应运而生随着“文革”的结束,陈文广顺利被平反,他开始利用全国优秀鸽种汇聚一堂的大好契机,把昆明军鸽队发展成全国首屈一指的军鸽训练基地。这时,地方信鸽协会也逐渐恢复元气,但昆明信鸽协会却因派系林立,迟迟未能决定主席的人选,当时有关人士考虑再三后提出,能不能让哪派都不算的陈文广做新一届的协会主席?但此提议刚一提出,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我们这个协会是养赛鸽的,陈文广是养军鸽的,他连一只赛鸽都没有,怎么能当主席?”
向来对外低调的陈文广本来就没想过做什么主席,莫名其妙地遭人褒贬一番后,他反而改了主意。于是陈文广回去后开始挑选军鸽转型培养,一年后“应验系”赛鸽应运而生。而后,陈文广利用杂交优势培育出来的“应验”鸽在上海举行的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的比赛中,经受住超远距离、雷暴雨、高海拔和山高鹰多的严峻考验,一路穿云破雾,搏击风雨,歷时25天,途经6省1市,飞行了多公里,夺得第1名,其远程能力大大超过了世界信鸽大赛的冠军鸽,此纪录立刻轰动了国际信鸽界。
在国际上,能飞0公里空距的即为远程鸽,更何况是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多公里路程。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陈文广和他的军鸽,许多国外的信鸽专家还专门通过外交途径,出价数万美金求购这只“应验系”赛鸽。
从在种种复杂环境下执行任务的军鸽转型到只比拼速度的赛鸽,两者之间有什么曲折的过程大家可能并不完全清楚,但这公里的空距却绝不是最佳纪录。因为早在氢弹试验时,陈文广的军鸽就已经打破了这个纪录。
陈文广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为昆明市信鸽协会创建人之一,昆明市信鸽协会第一届、第二届主席。
应验系与李鸟的杂交后代
只供参考
敬礼!
期刊推荐
第十三期:年第四届亚洲海峡两岸联赛
第十二期:赛鸽/中国的超长远程赛事
第八期:小小之歌(比利时赛鸽基金主题曲)
点击可以超链接到相应期刊
欢迎投稿、交流、商务合作!!!
编辑:陈伟程
电话通
目前+人已加入我们
点击“阅读全文”可以查询比赛成绩我坚信,赞赏是不耍流氓的鼓励!
景红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曾任全国白癜风专家白癜疯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hl/7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