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结石一定要行外科手术吗?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
一旦发生胆道结石便前往外科治疗,
在微创治疗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内科治疗为胆道结石患者带来的新选择。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节假日高发的疾病,严重起来可能危及生命,近日,重庆医院消化内科的专家团队们就接诊了一例胆道结石患者,并且成功为这名93岁胆道结石患者进行ERCP手术,解除了胆道梗阻,挽救了他的生命。
93岁高龄突发上腹剧烈疼痛
命悬一线
ERCP治疗胆管结石
近期,92岁高龄的张老先生突发上腹剧烈疼痛,此外还伴随呕吐、皮肤黄染的症状,一开始他的家属医院,考虑到张老先生年事已高,该医院的医生为他进行了保守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
家属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都为张老先生的身体健康担忧。这时,一名来探病的亲戚建议家属们将张老先生送往重医附二院治疗,很快张老先生转入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进行了检查。
重庆医院消化内科宁波副主任告诉记者,张老先生入院后,查胆红素、淀粉酶、脂肪酶这几项指标,均提示明显升高,在完善磁共振检查后提示胰腺周围明显渗出,十二指肠憩室,胆管下段受压、上段扩张,于是他诊断考虑张老先生因胆道结石诱发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需要尽快积极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道引流和取石术。
然而,张老先生高龄,又有高血压、心房颤动、脑梗塞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极高,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他可能会命悬一线。
紧急组织专家团队讨论和评估
顺利完成手术
宁波副主任在进行手术
在这危急关头,何松主任立刻组织科室专家就张老先生的病情及进一步治疗进行讨论和评估,决定对患者行急诊ERCP进行胆管引流和取石术。宁波副主任向家属详细的阐明了手术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家属的认可下,宁波副主任带领ERCP团队的易航博士、郭晓东护师和冉伟护师一同紧急为患者实施了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结石及鼻胆管引流术。
宁波副主任表示,手术过程中,内镜下见十二指肠降段巨大的憩室,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已偏向憩室边缘,大大增加了ERCP插管和进一步操作的难度。宁波副教授沉稳操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胆道清理和引流,减小张老先生的手术风险。手术进展很顺利,不到30分钟手术成功完成。术后第二天,张老先生腹痛、黄疸等症状显著改善,已开始逐渐进食,可以下床轻微活动,家属心中的大石头这才落了地。
不开刀、痛苦小
能诊断治疗胰胆管疾病
ERCP治疗结石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很多读者看到这可能不禁想问,ERCP技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宁波副主任介绍,过去针对胆道结石的治疗,一般行外科手术治疗,高龄患者和麻醉风险患者手术风险较大,对病人的创伤也相对较大。
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术。ERCP可以成功显示胰胆管结构来诊断胆总管结石、胆道良恶性梗阻、胰腺占位等胰胆系统疾病,在内镜下放置鼻胆引流管(ENBD)治疗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行胆管支架引流术、胆总管结石取石术等微创治疗。
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年消化内科完成了余例ERCP治疗。
适应症众多
主要有以下6类
ERCP治疗胰头癌导致胆胰管梗阻
宁波副主任表示,凡属胰胆疾病及疑似有胰胆疾病者皆为ERCP技术的适应证,主要有以下6类:
1.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
2.上腹部疼痛怀疑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或胆石症者。
3.上腹部肿块怀疑胰胆系统肿瘤者。
4.复发性胆道疾病,疑有结石、炎症或畸形者:或胆道、胆囊术后症状反复、常规检查不能诊确者。
5.原因不明的上腹痛,疑诊有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可行Oddi括约肌测压。
6.胰管或胆管的组织活检。
“张老先生是迄今为止消化内科ERCP治疗中年龄最大的患者,此次ERCP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消化内科ERCP团队的内镜诊疗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宁波副主任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dzz/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