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痒了,大家都会随手掏一掏。但是,你知道吗?不正确的掏耳朵方式,会导致中耳炎、胆脂瘤等疾病哦。所以,今医院的医生来学学如何正确掏耳朵吧!
耳屎是怎么形成的?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粘稠液体。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尘和小虫,以保护耳膜;同时,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
不正确的掏耳朵方式不正确的掏耳朵方式有这些,快看看你是否中招了?
很多人会在耳朵痒时,顺手拿起棉签、发卡、挖耳勺等掏耳朵,有的家长还会定期用这些物件给孩子掏耳朵。
不正确的掏耳朵方式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挖时用力过度、使用尖锐的挖耳器具,会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就会形成外耳道炎;还有人挖耳时将异物如棉花、火柴头等遗留在耳道内,时间久了,也会导致炎症的产生。
过多的耳屎和耳道内脱屑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硬块将外耳道完全堵塞,医学上称为耵聍栓塞。耵聍栓塞后声波不能传入,从而使听力下降。
当耵聍位置较深,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有时甚至刺激神经引起反射性咳嗽。洗澡、游泳等致耳道进水时,耵聍块遇水膨胀,耳聋明显加重。
耵聍栓塞后,必须由医生来处理。医生会用特制的器械将耵聍安全取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一位大妈耳朵痛痒难忍,数次用棉签止痒却无效,到医院就诊后,从她耳朵里取出4个棉球。
华夏医生说,患者本来就患有中耳炎,加上掏耳不当,棉球遗留耳内时间过长,引发炎症,并穿破了耳道前壁,导致脓肿在患者脸部腮腺前叶形成,如果再拖延不治,脓肿甚至会跑入脑中,引起耳源性脑脓肿,还可能诱发面瘫、眩晕等。
正确的居家掏耳朵小窍门耳屎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医生介绍了一种居家挖耳小窍门。
如果耳屎在外耳道,在洗澡的时候用纱布、手绢等清洗擦拭即可,但如果耳屎较多,可以用矿物油、婴儿油,或者白醋和酒精的混合物等来软化。
具体做法是将棉球浸入其中,患耳朝上,用棉球挤2-3滴油到患耳内;5分钟后将头换一个方向,患耳朝下。这样,耳屎软化后就自己流出来了。
耳屎,挖还是不挖?华夏医生表示,其实,耳道健康的人是不需要频繁挖耳的,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
多数情况下,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而结成黄色薄片,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多了而影响听力。
由此可见,健康用耳、科学护耳还是很重要的呐!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青少年白癜风治疗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dzz/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