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常会出现短期的回热天气,高温难耐,湿热如夏,民间常称之为“秋老虎”下山。此时通常也正是末伏所处的时间段,秋老虎下山威力不浅,稍有不当,就会招致热伤风等疾病侵袭。小编给大家支支招,让你轻松打败它!
四个穴位得常按
1、祛燥:按“迎香”润肺防燥
入秋后天气会逐渐由暑湿转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此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平时除了可以做做穴位按摩以外,还要注意空气流通,多锻炼身体,尽量保持饮食清淡,提高身体免疫力。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居室干净整洁,避免与过敏原接触。
支招: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2、养心:按“极泉”理气护心
“秋老虎”发威时不少人会总是感到心里烦闷。这主要是因为入秋后偶尔的气温回升堪比盛夏。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气血运行不畅,人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加上这个季节是人体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时期,如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过高易引发心脏病复发。
支招: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该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经常弹按“极泉”能调畅气血,进而宽胸理气,养护心肺。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每次弹按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3、健胃:按“四缝”防秋膘增肥
立秋后气温逐渐有所回降,人的脾胃功能也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加之秋季也需要补充一些脂肪以备冬天御寒,因此,立秋后正是进食肉类、贴秋膘的好时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如果不注重荤素搭配,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体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肥胖者要注意健胃消食,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支招: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四缝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较好。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
4、防热伤风:按“足三里”强身败火
末伏时期的感冒仍是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即在热的环境下,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而又感受了风邪引起感冒。从中医角度讲,这是因为伏天机体能量消耗大,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不少市民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主要和前段时间抵抗力透支过多,近期疏于保健有关。
支招:“足三里”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或者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选定的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三道菜吃完更舒爽
1、一汤祛湿补气——豇豆空心菜豆腐汤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陈允斌:处暑节气,虽然已经是初秋,可还没到秋季滋阴补水的阶段。此时体内还存有湿气,养生的重点是祛湿补气,因此,我给大家推荐一道出伏送暑汤,既祛湿又补气。
豇豆和空心菜都有祛湿的作用,再加点老豆腐,不妨做个豇豆空心菜豆腐汤,先放入豆腐和豇豆煮上一段时间,待豇豆快熟之时,再加入空心菜。起锅前,放少量盐和胡椒粉调味。这个汤清热祛湿、健脾胃,很适合这个季节食用,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都可食用。
此外,由于夏季人体出汗较多,多多少少会有点气虚,建议少吃萝卜,喝点黄芪粥。黄芪粥的做法同样简单,事先将黄芪片用清水泡一晚上,然后放米同煮,食用时将黄芪去掉就行。
2、一粥健脾养胃——薏米粥
医院营养科营养师汪燕:夏秋之交,尽管早晚较凉,但白天天气仍然炎热,不少人食欲不振,所以我建议这些人群多喝点粥类、汤类,既能补充日常所需营养,又能保护肠胃。
其中,薏米粥就是不错的选择。薏米味甘,性微寒;归脾、胃、肺经。薏米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以及膳食纤维等成分,对健脾胃、祛水肿、消除肺热等有一定作用。薏米粥是个既简单又具药效的膳食,15克薏米和50克大米煮粥,每天早晚喝一碗,比起喝冷饮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薏米粥能让肠胃更舒服。
此外,红豆茯苓粥和冬瓜排骨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样能起到清凉解热、健脾利润的效果。尤其是夏季人体进食较少,排骨含有高蛋白,正好也能适当补补。
3、三瓜滋养润燥——冬瓜、苦瓜和丝瓜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立秋之后依然酷热难耐。既要祛湿,又要防燥,这个交替的季节,建议大家多吃三种瓜,分别是冬瓜、苦瓜和丝瓜。
冬瓜汆丸子是一道很美味,同时也很适合这个季节的菜品。猪肉本身就具有润燥的作用,冬瓜很利尿,同时营养丰富,弥补因夏季天气炎热食欲下降而带来的营养摄入不足问题。
苦瓜和丝瓜也能起到很好的滋养润燥的作用。我推荐的两道菜是苦瓜炒鸡蛋和鸡肉丝瓜薏仁汤。
不过,苦瓜偏寒凉,不要吃太多或去苦后食用。丝瓜利尿消肿,兼有美容效果;薏仁有利于肠胃吸收,起到健胃效果;鸡肉有低脂低热量的特点,很适合想要减肥的人食用。
链接:秋季养生吃什么水果1、秋梨:润肺化痰首选
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
梨是令人生机勃勃、精力十足的水果。它水分充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能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帮助器官排毒、净化,还能软化血管,促使血液将更多的钙质运送到骨骼。
2、山楂:钙含量最高适合女性和儿童
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孕妇和儿童对钙的需求大,这两类人群不妨在饭后吃点山楂。此外,山楂里因含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也被称为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小能手”。中医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消食健胃、行气活血、止痢降压。生山楂还有消除体内脂肪、减少脂肪吸收的功效,减肥的人可以多吃。
可别为了减肥过量食用,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长期吃生山楂可形成胃结石,增加发生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风险。因此建议,最好将山楂煮熟或泡茶吃。
3、石榴:含膳食纤维最高既防便秘,又治腹泻
石榴每百克可食用膳食纤维的含量最高,为4.8克。区别于玉米等粗粮的是,石榴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具有水溶性,在人体消化道中不会被酶所分解,可以吸水膨胀,从而大大增加了粪便的体积,既可以防止便秘,又能缓解腹泻症状。同时,肠道中的细菌可利用这些纤维素进行发酵,产生B族维生素。石榴盛产于秋季,很多人觉得吃石榴是一件繁复的工程,但为了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不妨适时食用一些。
石榴有明显的收敛作用,能够涩肠止血,加之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所以,特别适合口干舌燥者、腹泻者、扁桃体发炎者食用。但是,石榴这种收敛作用,对一些人来说就不太适宜,如感冒患者、便秘患者、尿道炎患者、糖尿病患者、实热积滞者。石榴吃多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4、鲜枣:软化血管、抗癌降压
鲜枣相比其他秋季水果,多项营养元素含量均居首位,如维生素C、钾、镁等。维生素C可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同时,维生素C有助于阻断致癌物质N-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从而降低了肿瘤的形成风险;钾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能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热能代谢;镁具有抑制神经的兴奋性,能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肌肉收缩,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等。
鲜枣有健润脾胃、养血、补气的功效,气血两虚、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适宜多吃,一天吃8-10个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痰多和大便秘结者要谨慎食用,因为枣偏热,会助火生热。
5、柚子:碳水化合物最低,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每克柚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9.5克。这对于肥胖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医学认为,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会使人体血糖和胰岛素激增,从而引起肥胖,甚至导致糖尿病和心脏病。
一般人每天食用量最好别超过克,一天一大瓣即可。中医认为,柚子性寒,因此,身体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6、柑橘:止咳化痰助消化首选、维生素B1冠军
中医认为,柑橘养阴生津助消化,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肺部不适的人比较适宜吃。在柑橘盛产的秋季,不妨每天吃1-2个柑橘,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B1。但切不可多吃,因为柑橘性热,秋天干燥,吃多了容易上火。
吃柑橘千万别把橘瓤外白色的筋络扯掉,这一部分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橘络具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之功,不仅是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疗佳品,而且对久咳引起的胸部疼痛等不适还有辅助治疗作用。(来源:《健康时报》、99健康网)
来源:人民网健康
编辑:小刘
北京白癜风费用大概多少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cs/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