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11月7日13时38分
迎来“立冬”节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按照民间的说法,从这一天开始,“北风吹、气温低、雪花飘”的景象就会陆续上演。寒冷的冬天,对全身器官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
权威专家教你为“七大最怕过冬的器官”做好保暖工作,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天。
1、血管:遇冷收缩易变脆
血管就像一个橡皮水管,每到天冷时,橡胶就会变脆,如果水压增大,就容易裂开,血管也是如此。气候变化时,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尤其是老年人,出现脑出血等意外的几率更高。
保健要点:
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晚上早点睡。熬夜时,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的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腺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
吃点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麦、黑木耳、橘子、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2、心脏:最怕温差大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电机,到了冬天,为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这也使得冬天成为心脏的“多事之秋”。
保健要点: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
出进要戴手套、帽子、围巾、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
3、肺:早晨雾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病症,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积极补充水分有助于养肺;
秋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过量吸入会对肺造成很大的损伤。有晨练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阳光明媚气雾散去再锻炼。
4、胃:冬季代谢会变慢
“小寒大寒,冻成冰团。”这时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的负担。
冬季要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让胃可以劳逸结合。
5、鼻子:防止病菌从鼻入
冬天鼻粘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粘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此外,冬天也是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让许多老病号苦不堪言。
坚持每天按摩鼻翼;
睡前用温淡盐水清洗鼻腔;
在空气质量较差的雾天,或从温度较高的室内外出时,戴上口罩;
6、耳朵:抗冻能力最差
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到了冬天格外怕冷。鼻子可以呼吸换气,脚有鞋袜保护,手可以带上手套或插进口袋,唯有耳朵经常暴露在外。
最好的方式,就是外出时带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
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热物敷贴,这样会导致症状加重。
7、前列腺:也会得“感冒”
前列腺是男性的娇嫩器官。受凉是诱发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
注意小腹部及后腰部的保暖。
吃一些对前列腺有益处的食物,比如:白瓜子、西红柿、苹果等;
及时排尿,不要憋着,平常多喝水。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还可稀释尿液,冲刷尿道,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形成。
--完--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mpm.com/wadzz/7098.html